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曾经是产业工人翘首以盼的“新居”,如今更新成为人气高涨的全龄友好“15分钟社区生活圈”。修旧如旧的建筑肌理,让来访者不知不觉步入上海的城市记忆中。曾在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生活了30余年的王莉敏感到无比惊喜:“没想到自己的家能被完整保留下来,还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增加了这么多公共设施。”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释放出明确信号:上海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2024年将完成12万平方米零星旧改、31万平方米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再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同时,上海将持续推动一批老旧工业区、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更新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率先进入城市建设存量更新阶段的上海市,正通过城市更新让更多的老厂房、老旧小区、老建筑成为“生活秀带”,让一处处见证近代历史的老房子更胜往昔,在不断传承城市文脉的基础上,为老百姓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奋力谱写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

  创造高品质生活

  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是上海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第一批“两万户”工人住宅之一。砖红色的窗棂、复古的门框、素墙红瓦的建筑错落有致……走进更新后的长白228街坊,可以深刻感受到上海城市生活的变迁。

  2024年1月19日拍摄的上海市杨浦区长白228街坊出入口。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年逾6旬的市民居春英难离“故土”。“旧房改造之后我搬到周边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房,新居的条件很好,但对原来住的长白228街坊还是依依不舍,每天我都到那里兜一圈。”

  老街坊更新后,最让居民们获得感“爆棚”的是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大幅提升。如今,环绕长白228街坊,一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被成功构建:智慧型净菜超市、特色餐饮美食、文化艺术培训、休闲健身运动、长租公寓、中心绿地广场和社区配套服务等多重业态集聚于此。

2024年1月19日拍摄的上海市杨浦区长白228街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记者看到,街坊中心的绿地向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敞开怀抱——儿童在草坪上奔跑;青年人玩飞盘、互相拍照;老年人坐在草坪边的椅子上谈天说地。以这一公共绿地空间为载体,设计团队还增加了露天电影、户外儿童足球场、景观廊架、中心舞台等功能。

  2023年初,长白新村街道向周边社区居民发放了1300份调查问卷听取建议。多数居民要求在保留“乡愁”的同时,配建社区食堂、超市、公共绿地等。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表示,更新方案采纳了居民建议,对长白228街坊12幢老房子“征而不拆、保留记忆、留住乡愁”,同时将物理空间的改造和公共服务的植入有机结合起来。最终,长白228街坊得以在重现风貌的同时重塑功能,成为一个既留存历史与记忆、传承劳模光荣与梦想,又引领现代生活的新社区。

2024年1月19日拍摄的上海市杨浦区长白228街坊内的商业购物中心。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类似长白228街坊改造这样的城市更新案例,在上海还有很多:被称为“海上第一名园”的旧式石库门里弄张园,让1100多户居民喜迁新居后,正打造留住城市记忆的历史风貌街区;上海市虹口区的“今潮8弄”,将一方包含8条里弄、60余幢石库门和优秀历史建筑的区域更新后,褪去了老弄堂“72家房客”式的局促脏乱,实现了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完善和环境品质提升的有机结合……

在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的“今潮8弄”,人们在龙年灯光艺术装置点缀的弄堂中拍照(2024年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张玉鑫表示,在城市更新中,上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美好生活营造,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村——红旗村,已更新为带动沪西北发展的引擎地区。

  曾经的红旗村以低端产业为主,集聚207间冷库、90家印刷厂、1000多家经营商户,土地使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城市更新,让沪西北这片破败不堪的城市“边角料”,成为上海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海纳小镇”的核心区,360、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在此“相会”,未来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将入驻这里的数字科创产业集聚区。“海纳小镇”与杭州“云栖小镇”、无锡“雪浪小镇”已形成“三地三镇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数字产业聚集,构建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适应现代都市发展要求,重塑城市形象和功能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涵。如今,上海正大力实施区域更新改造,推动高质量发展。

  旧厂房的钢结构依托光影,幻化成铁轨的记忆符号;工业遗留的油罐桶换上新衣,成为访客打卡的地标景观……一座座保留着历史风貌的楼宇成为应用新科技、孵化新产品、培育新业态的产业新空间。

  位于上海闵行的龙湖蓝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创园,自2021年更新开园以来,从旧日杂乱无序的村办工业园厂房,变身为蓬勃发展的科创企业孵化器,吸引了智能制造、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多家科创企业入驻。2022年园区贡献税收额达到3000万元,2023年突破5000万元。

  “园区风格和我们企业的定位非常匹配。”峰云智造(上海)科技有限公司CEO谢春雷表示,厂房的设计适合产学研项目入驻,让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施工、研发、生产。

  梅陇华鑫天地、云芯科创中心、东方明珠创智中心……不少上海城市更新项目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上海东方明珠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艺伟认为,城市更新要实现政府、产业和社区的联动发展,融入激活区域发展潜能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去,在细微之处见功底。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

  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完善政策体系,实现居民生活改善、历史文脉传承和产业提升的协同共进,进而焕发城市新活力?

  ——打造协同平台,着力实现长期综合平衡

  作为全市统一的功能性平台,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负责具体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多个政府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各司其职,保障城市更新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市民走向上海市普陀区真如环宇城MAX购物中心(2024年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可在全市做统筹,通过捆绑地块、优化规划等方式实现项目的盈亏平衡。城市更新中心的成立有利于整体规划,推进区域开发,加速资金周转。

  ——探索开展“三师联创”模式

  如今,上海正探索建立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三师联创”机制,系统谋划,集成创新,分工明确。

  上海市已选取外滩第二立面、老城厢地区、徐汇衡复地区、静安石门二路地区等10个城市更新单元开展“三师联创”试点工作,创新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模式。

  1月27日,人们走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张园。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张玉鑫说,传统城市更新项目一般聚焦于项目地块本身,在与周边区域功能、公共空间联动等方面考虑有限,对区域层面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谋划较弱。“三师联创”机制通过多专业技术团队集成创新,有助于实现资源、资信、资产、资金贯通,推动实现城市更新的综合成本平衡、区域发展平衡、近远衔接平衡。

  ——加强统筹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

  记者获悉,上海将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城市更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更新之路。

  目前,上海市正大力推进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推动成立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已得到多个行业领域100余家企业机构的积极响应。

  此外,上海市还将充分发挥专家智慧,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组建工作,明确来自规划、房屋、土地、产业、交通、生态环境、文史、社会和法律等12个专业领域的40名专家在城市更新创新模式全过程、各环节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格局。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78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大美边疆·飞阅内蒙古】空中俯瞰鹿城之巅云中草原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