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恒 北京报道
近年来,经过卫健部门综合施策,我国安宁疗护工作取得一定进步。但由于人口老龄化明显,以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率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公众对安宁疗护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一现实与我国安宁疗护社会认知度低、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等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当前安宁疗护在国内发展情况如何?怎样守护好患者“最后一程”?记者进行了采访调研。
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增加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长李林康介绍,安宁疗护的含义是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是以治疗痊愈为目的,而是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患有恶性肿瘤等不可治愈疾病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一级巡视员张晖表示。
此外,专家介绍,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除了癌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在生命终末期阶段非常痛苦,他们对安宁疗护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作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从增加医疗服务机构、扩大床位供给、探索发展模式、完善配套政策等方面加快安宁疗护服务发展。
2023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北京市、浙江省、湖南省为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省(市),天津市南开区等61个市(区)为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区),提出到2025年,在每个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区)、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建立覆盖试点地区全域、城乡兼顾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但根据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2年末,全国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4259个,而且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和国际交往频繁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等。
从我国接受安宁疗护服务的病人上看,绝大多数是晚期癌症患者,这与我国有着全世界较大比例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及艾滋病患者的现实相矛盾。同时,全球临终关怀服务基本都偏重于老年人,而忽视了患有白血病和先天遗传方面疾病儿童的需求。
社会认知、人才队伍及服务网络成最大瓶颈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安宁疗护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
一是社会认知普遍不足。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公众忌讳谈论死亡话题。同时,受“孝道”“人道”思想的影响,家属在患者临终前通常会寻找医疗资源延长患者生命,对安宁疗护的整体认知还处于较低水平。
记者采访24名正在接受或接受过临终关怀的癌症病人或患者家属了解到,大部分家属不能坦然面对亲人的去世,也选择不与患者谈论死亡话题,患者本人面对死亡也会恐惧和不安。
二是专业人才缺口大,服务质量偏低。当前设有安宁疗护专业的国内医科大学数量较少,相关人才队伍主要依靠短期培训,一般由老年病科、肿瘤科、疼痛科专业的医生兼职。但部分国家已有相应专科和相关专业、学位,培养专业人才。
对此,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科主任郭艳汝说,安宁疗护较难为医疗机构创收,多数安宁疗护从业人员为各科室调入,收入不高,医护人员面临晋升难等问题,导致吸引力不足。
三是辐射范围不均衡,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服务网络尚不健全。自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以来,三批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已覆盖全国185个市(区),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省会城市,西北、东北地区数量较少、辐射能力有限。
打造更加暖心、具有特色的安宁疗护模式
未来安宁疗护如何发展?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表示,安宁疗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对此,受访专家建议:
引导社会正确看待“生死”。“安宁疗护的过程是生命死亡知识的科学传播。”李林康建议,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生死”。此外,高校可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对待生命的态度。
建立完整的安宁疗护学科。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亟须建立安宁疗护学科,加强安宁疗护人才建设,重点做好安宁疗护项目的培训和新职业申请工作。可通过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等平台,汇聚医学、护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制订安宁疗护服务共识或指南,更好指导基层医务工作。
完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湖南省肿瘤医院教授谌永毅建议,从人才、模式、体系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对标国家政策、行业标准,构建“医院-社区-居家”三级照护体系,推进“身心社灵”四位一体的照护模式。
郭艳汝建议,在全国遴选优质安宁疗护示范基地,对从业者开展针对性培训,引入慈善基金或政府专项资金,对安宁疗护从业人员进行支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促进安宁疗护服务回归社区和家庭。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宁晓红等专家建议,构建以社区为基础、以居家为单位、以医院为支撑的安宁疗护服务,促进安宁疗护服务回归社区和家庭。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也建议,要做好安宁疗护的制度安排,逐渐形成医养结合、“互联网+安宁疗护”等多种安宁疗护模式。
完善安宁疗护信息化管理体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王晓东主任提到,现阶段“医院-社区-居家”安宁疗护互联互通相对松散,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综合管理模式,因此为加强三级“医院-社区-居家”安宁疗护三级联动工作的密切性,建议将安宁疗护诊疗体系纳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将辖区内患者纳入安宁疗护管理体系入册建档、统筹管理,明确三级医院、社区安宁疗护机构的功能定位,希望通过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将“医院-社区-居家”工作紧密联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相关人员诊疗能力,建立完善覆盖全人、全家、全队、全社区、全生命周期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扎实推进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地区要有效扩大服务供给,建立多学科人才团队,探索更多原创、适宜、有效的试点经验,切实推动全国安宁疗护服务取得更大进展。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