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及其支持政策实行还不到3年,各地政策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那么,生育支持政策总体的建设进展如何?
人口是一个复杂系统,生育支持政策涉及全社会的多个方面。近日,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有关负责人接受红星新闻采访,系统盘点了当前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相关措施主要集中在经济、服务、时间三个方面。
该负责人表示,总的看,生育支持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普惠托育取得积极进展,生育友好氛围不断改善,全社会关注生育、支持生育的声势逐步形成。这对提升群众生育意愿、增强生育预期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杨凡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从认识到观念到行为,生育支持政策效果的展现需要很长的周期。一个有利因素是,我国普婚普育的文化传统未发生根本改变。
经济支持:
多省探索发放育儿补贴
四省份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经济支持方面,主要体现为税收、医保、住房、育儿补贴等。
国家层面,2022年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将标准从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住房城乡建设部多渠道增加保障房供给,截至2023年底已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57.9万套(间),累计215万有未成年人的家庭、36万多子女家庭享受公租房保障。
地方层面,22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其中云南、宁夏实现省级层面政策覆盖,云南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每年发放800元的补助至3周岁;宁夏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发放2000元、4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对三孩家庭每月给予不少于200元的补贴至孩子满3周岁。
部分地方探索强化社保、医保(含生育保险)保障作用,北京、内蒙古、广西、甘肃等4省份按程序分别将16项、8项、9项、12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浙江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全省339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江苏对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生育二孩的、三孩的分别给予50%、80%的补贴。
服务支持:
普惠托育大发展
中央预算内投资35.2亿元
服务支持方面,托育服务是一大亮点。
国家层面,“十四五”规划将“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作为重要指标,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会同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5.2亿元支持普惠托育,会同财政部2023—2025年投入30亿元支持30个城市实施普惠托育服务发展项目,会同全国总工会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
地方层面,各省份(除西藏外)都明确到“十四五”期末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及以上的目标。北京普惠托育机构园所按照现行学前教育财政补助政策享受1000元生均补助和每天每平方米不高于5元租金补助。浙江在17个县试行将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江苏苏州对已备案的社会办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1万元/托位的建设资金补助。
此外国家层面还有优生优育服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等政策。优生优育服务得到强化,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国家卫健委会同9部门出台《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双减”,去年将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从650元、850元提高到720元、940元。
生育假期优化:
各地产假普遍有158天
均设立配偶陪产假、父母育儿假
时间支持方面,主要体现为落实产假、发放生育津贴、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等。
国家层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其他福利待遇。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保障生育女职工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列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标准。
地方层面,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超半数省份生育津贴支付期限不低于158天。各地均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地方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休假制度,北京规定女方自愿减少延长生育假的,男方享受的陪产假可增加相应天数;江苏、云南等地将配偶陪产假纳入生育津贴支付范围。
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负责人提到,还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
此外,文化支持方面,也有各种积极引导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的政策。
专家说法:
政策见效需时间
我国普婚普育文化传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杨凡向红星新闻分析,目前的低生育率是多种因素叠加的一个结果,一是系统性因素,生育率下行是全球的共同趋势,这是人口发展的规律。二是暂时性因素,包括育龄群体规模的下降和婚育推迟效应造成一时生育率低,这是很难去干预的。第三类因素是育龄群体生育意愿较低,认为生育成本较高,这类因素则存在很大政策空间,而国家生育支持政策正是应对这类因素。
生育支持政策有没有用?杨凡回应:“肯定是有用的。”
从国际经验来看,杨凡指出,西欧、北欧、东欧的生育水平出现了回升,这跟他们的生育支持政策有密切联系。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他们做得好是因为他们做得早。”杨凡指出,生育的转变,是一个从认识到观念到行为的改变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的过程,短时间看到成果是不可能的。
杨凡提到,一个有利因素是,她最近做的一个对于不婚不育、晚婚晚育群体的调查发现,我国普婚普育的文化传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有些人虽然表现出来不婚不育或者晚婚晚育的观念,但实际上他们中的七八成仍然希望结婚和生育,这和西方一些国家婚姻家庭价值的淡化有很大差异。
据杨凡介绍,上述调查中,20%-30%的调查群体表示,生育支持政策对他们生育计划有正向影响。“他们认为最能影响的政策,我国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做了。所以只要持续地在这个正确方向上进行建设,效果一定会体现出来。”杨凡说。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实习生 王雅琪 北京报道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