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在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项目,一千多名建设者奋战在工程一线,为今年6月交工验收全面冲刺。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目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大的跨海集群工程。建成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下面我们来认识其中一位建设者——姚志安,看看他和同事们是如何应对建设过程中各种复杂挑战的。
45岁的姚志安是一位有着20多年造桥经验的工程师。上午不到9点,整个项目的各类动态信息就已经由几个标段的负责人紧锣密鼓地汇聚到姚志安的案头。在他办公室的窗外,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项目尽收眼底。
当听到一个连接段存在涂装颜色不一致的问题时,姚志安赶紧带着同事出发了。
2016年,姚志安开始牵头制定深中通道桥梁工程总体施工组织方案。主跨1666米的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它的主塔高270米,桥面高度91米,和30层楼相当,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超大跨径、超高桥面,又处在珠江口台风频发区,常年面临6级以上大风,如何保障大桥的稳定性和抗风性是极大的挑战。
为了让大桥结构抗风性更强,姚志安和同事们联合国内高校,历时三年,研发了全新的气动控制技术,将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能抵御17级台风。
姚志安说,除了能抵御台风的伶仃洋大桥,深中通道还建成了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目前,隧道内的机电、消防等工程都在按照预定计划进行调试。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巨无霸”管节和一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在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把双向8车道的隧道放进最深将近40米的海底,且一次性精准对接、安装到位,姚志安和同事们面临着又一大的挑战。
最终,建设团队创造性地引入北斗系统对沉管进行定位,接头贯通误差仅为25毫米,远低于设计要求的误差50毫米。8年间,面对一个个挑战,姚志安和同事们迎难而上,深中通道项目不仅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在上个月,伶仃洋大桥还斩获了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乔治·理查德森奖”。这一项项荣誉,是1万多名劳动者面对世界级技术挑战交出的精彩答卷。
检查完一天的工作,天空刚刚放晴。回顾过去这8年,姚志安感到充实而欣慰。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