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央视网消息:系列报道《“食”在山海间》5月15日继续关注福建海洋渔业、果蔬种植业、育苗育种方面的生动实践。福建人素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传统,在闽东人的餐桌上少不了大黄鱼。福建宁德是我国大黄鱼的养殖核心区,去年年产量达到了21.3万吨。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大黄鱼曾一度濒危。从濒临灭绝到如今享誉全国、游向世界,大黄鱼的育种走过了怎样的历程?我们来看记者报道。

这两天,福建宁德的养殖户们陆续将20多亿尾的大黄鱼鱼苗投放到渔排上,为新一年“蓝色粮仓”的丰收撒下优良的鱼种。良种离不开良技,在育种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利用多种技术手段遴选和培育优质的大黄鱼鱼苗。

在宁德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对大黄鱼进行组织采样,用于基因测试。记者手里拿着的瓶子里是一种最新的大黄鱼育种技术,里面的液体就像一把尺子,用来检测大黄鱼的基因,帮助科研人员更快地选出优质高产的大黄鱼亲本,用于大黄鱼育种。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徐鹏介绍:“利用这样的基因型检测工具,我们只需要采集大黄鱼鳍条,将鱼鳍上面一小块的组织提取DNA,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工具去开发数万个位点的基因型的信息。”

从2016年到现在,相关技术已经进行了四次更新迭代,培育出了多个大黄鱼新品种,并且都在当地示范推广,不仅存活率高,品质也有显著提升,带动了大黄鱼产业的蓬勃发展。

如今,大黄鱼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渔民增收致富的百亿元大产业。但是,40多年前,大黄鱼曾一度濒临灭绝。

刘家富老人今年已经84岁了。1971年,刚从学校毕业的他面对几近枯竭的大黄鱼资源,主动请求前往原宁德地区水产局工作,为大黄鱼人工繁养技术研究作筹备。

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刘家富回忆:“关于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借鉴。我们从培育成的大黄鱼亲鱼里面选取10对,进行人工催产试验,最终育出了100多尾的鱼苗。这个100多尾是质的变化,基本上完成了纯人工的一个技术要素。”

此后的几年间,刘家富团队还陆续完成了100多万尾大黄鱼批量全人工育苗。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前期人工繁育的大黄鱼生长缓慢,当地部分专家都认为大黄鱼养不大,没有养殖开发的前景。但刘家富团队并不这么认为。

刘家富称:“我是从个别生长特别快的鱼体当中看到养殖潜力,完全可以进行规模化养殖,成为脱贫致富、安排就业、振兴闽东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经过大家不懈努力,2000年,宁德大黄鱼终于实现了产业化养殖。根据统计,2023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达到了21.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两百亿元,大黄鱼也成为海水养殖鱼类中产量较高的品种之一。

福建东山:“皇金鲍”收获正当时 良种带来好收成

在福建,除了大黄鱼养殖外,鲍鱼、牡蛎、海带等产量也在国内名列前茅。据统计,2023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约1.2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890万吨。眼下,福建漳州市东山县养殖的鲍鱼正是收获的好时候。

在福建东山县铜陵镇海上养殖区,养殖户们正忙着收获个大肥美的鲜活鲍鱼,这里每天都有5万多斤的鲜活鲍鱼送往全国各地,其中最受市场青睐的是“皇金鲍”,也叫“绿盘鲍”。据了解,“皇金鲍”的体型是普通鲍鱼的3至5倍,最重可达一斤以上;且它的生长速度快,耐高温,种苗和成品价格也比普通鲍鱼高,一斤可以卖到上百元。

好收成的前提是孕育良种。在东山县的鲍鱼育苗车间,这里24小时供应着氧气和循环海水,还有鲍鱼宝宝最喜欢吃的紫菜粉和海带粉。小鲍鱼在这里长到一至两公分后,会进行下海吊养。

在东山县的“蓝色牧场”上,每个鱼排有上百个小格子,每个隔断里有100多桶鲍鱼在这里吊养,养殖量达到了5000亩。此外,每年这个季节,当地还会将养殖满一年的鲍鱼,用船送到北方“避暑”,10月份再移回东山海域养殖或直接销售,以防南方高温期对鲍鱼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漳州市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沈文镇介绍:“我们持续推动鲍鱼的良种培育和研发,建立设施渔业育苗基地,每年提供优良苗种近40亿粒,深耕‘蓝色牧场’,建立‘海上粮仓’,现在东山年产成品鲍鱼1.3万吨,鲍鱼年产值超30亿元。”

福建莆田:培育枇杷新品种 助力果农增产增收

除了海产养殖,接下来,我们再去福建莆田的果园看一看。这里的枇杷通过多代的杂交育种培育,推出了白肉枇杷的新品种,产期从不到三个月延长到了九个月,促进当地果农们增产增收。

眼下,福建莆田种植的12万亩枇杷迎来了采摘旺季。在一处枇杷果园,果农们正在忙着将黄澄澄的枇杷采下码放在筐中。果农告诉记者,这几年,当地引进了白肉枇杷的新品种,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提升。

据了解,此前莆田市也大量种植了白肉枇杷,但枇杷的品质欠佳、采摘期短,果农种植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果蔬种植业的发展。

为了改善品种不佳的情况,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不断筛选和培育新的枇杷品种,通过多代的杂交育种培育,终于培育出了优质丰产、熟期配套的枇杷系列品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郑少泉称:“现在枇杷很好剥皮,再一个就是肉厚,实现了早中晚熟配套,白肉枇杷的产期从不到3个月已经延伸到9个月。”

除了培育新品种,如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还建立了枇杷基因库,利用基因库资源陆续培育出枇杷新品种20多个,还推广到四川、云南等地,丰富了百姓的“果篮子”。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92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辛丑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庙举行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