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央视网消息:眼下正是抢收抢种的关键时刻,今年的“三夏”时节,田间地头出现了更多“科技范儿”,数字化、智能化、新品种、新技术,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

田间的科技让耕作更精细。在江苏常州,地头上同时忙活的每台收割机一天就可以作业上百亩,眼前这3400亩地的麦子,不出一周时间就可以收获完毕。接下来的三五天马上就可以移栽秧苗,整个“抢收抢种”的时间压缩了一半。

江苏麦田里的新变化离不开江苏全省正在推广应用的供销苏合农服数字农业平台,田间传感器和气象站实时监测的数据汇集到数字大屏的驾驶舱,依靠“算力”形成数字决策方案,不断发出农事服务的提醒。

江苏供销苏合农服数字农业平台负责人孙振中介绍:“倪巷村我们准确预测到它下一个小时下雨,那我们这一个小时内把时间用足,昨天收了有一千亩地。一千亩地意味着五百吨粮食颗粒归仓。那靠什么来支撑这个事情呢?就是社会化服务的这个专业越来越精细化。”

在数字大屏上,田块实行网格化管理,种植品种、地块大小、灌溉条件等各种关键信息逐一采集后形成数字档案,这就为田间“算力”搭建了数字底座。

江苏供销苏合农服数字农业平台产学研联盟陶涛表示,通过“千里眼”的传感器、“空中侦察兵”、近地面遥感飞行器和远程的卫星监测,准确判断小麦的成熟度,预测收割时间,合理地把握水分和调配农机,提高小麦的收割的质量和效率。

田间的科技让作物单产更高。在河南信阳的一家小麦育种试验中心,200亩实验基地里种植了十多个品种的优质小麦,科研人员通过杂交反复实验,得出高产、抗病毒、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并取得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河北省望都县,一款高产量杂交冬小麦原种首次在北纬38度线上繁育成功,即将进入成熟期。通过初步核算,亩穗数达到了40万株左右,穗粒数达到65粒左右,千粒重常年的50克计算,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

小麦育种科研人员程魁介绍:“多个杂交冬小麦的原种在亩均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五项技术指标上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这意味着在小麦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总产量提高,直接带动种植户增收。”

在辽宁省农科院水稻所的示范基地里,44个新品种已经“集结完毕”,这里展示的新品种占到全省新品种总量的七成以上,其中不少都已经经过六七年的研发和培育。

国家水稻产业体系沈阳综合实验站站长郑文静介绍:“辽粳327带有我们水稻所自主研发的抗稻瘟病基因Pi65,抗病性比较好。同时,它的米质达到部颁一级,亩产量也能达到750公斤以上。”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82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古长城“点亮”冬奥梦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