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武汉讯(记者 吴采平)3月19日,记者从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了解到,由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针对贩卖消费者个人信息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近日在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3名被告违法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办理多张电话卡并贩卖给第三方获利,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赔偿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10.25万元。法院判令侵权当事人通过《中国消费者报》或影响力相当的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记者获悉,该案是荆州市首例贩卖消费者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
2023年5月16日,山东省沂南县一消费者点击短信链接后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发送该信息的电话卡登记在湖北省公安县某居民名下。然而,该居民并未主动办理过该电话卡。警方顺藤摸瓜,发现该电话卡由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公安县分公司工作人员罗某违法办理。
经查,2022年至2023年5月,3被告经劳务派遣进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公安县分公司工作,负责为客户配送、激活手机电话卡等工作。在职期间,3被告利用职务之便,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办理多张电话卡并贩卖给第三方获利。激活后以每张电话卡55元至85元的价格提供给码商,3人共计违法办理电话卡4200多张,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身份信息被用于办理5张电话卡。3人还将含有招嫖链接的违法短信发送给不特定手机用户,每条短信获利0.3元至0.6元。3被告罗某、陈某、李某分别获利145505元、130426元和117459元。3被告的行为侵害了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案线索及相关证据材料由公安县人民检察院提供。
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履行法定职责,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作为适格原告向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并根据2024年探索制定的《湖北省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工作规范》,创新湖北省消委会与各地消费者组织公益诉讼合作模式,授权荆州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张琼作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与庭审,荆州“3·15”律师团律师刘华公益代理该案件。荆州市人民检察院支持起诉。
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法律与新闻部主任胡翠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公益诉讼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成功实现了省级及各地方消费者组织与检察机关、法院的协同合作,创新性地通过授权地方消费者委员会负责人作为委托代理人参与公益诉讼,为湖北省各地消费者组织参与开展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