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21时,我国独立设计制造的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成功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了此前它创下的101秒的世界纪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科学研究作为高度复杂的专业性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于先进的大型的能提供极限条件的科学仪器设备,这就是大科学装置。
科学实践证明,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科学装置除了产出重大科技成果之外,还有很大的人才溢出效应,堪称人才成长的摇篮。20世纪70年代,有40%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利用大科学装置获奖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数字上升到48%。
1984年,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开端,中国开启了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布局建设57个,根据“十四五”规划,拟新建20个左右。
栽下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
2017年8月,王文超、张欣等八位哈佛博士离开美国,扎根中国合肥“科学岛”。被称为“八剑客”的他们选择回国的原因,除了拳拳爱国之心,还因为这里有一个能让他们施展才华的一流科研舞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有目共睹,大科学装置作为大型综合研究设施,为开展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培养和凝聚顶尖科技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的生力军。例如,我国高能物理界的多位优秀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都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如,“中国天眼”建成后,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成为吸引、凝聚、培养高端人才的科研高地。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人才摇篮”的独特作用。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国大科学装置在基础研究平台、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等领域,积淀了独特而丰厚的资源优势,既向国家和社会输出高水平科技成果,也在源源不断地造就高素质人才,在自主培养基础研究人才方面优势突出。
新时代新征程,众多大科学装置已成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人才摇篮”的优势作用,让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不断反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必将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作者:罗旭)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