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地处北京,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人民网:请您简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优势和特色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近年来,学校以“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为发展理念,在数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带动下,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高精尖学科群建设,推动文、理、艺、教四大学科群协同发展。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学校有5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美术学等5个学科评为A-;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统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等6个学科进入B+序列。
人民网:2023年贵校招生政策有什么新的变化、新的亮点?
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学校总招生计划预计保持稳定,继续在27个省份招收普通类。同时,学校对各专业的招生计划继续进行优化调整,将招生计划向就业好的专业、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以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倾斜。
今年的招生变化主要有几个方面,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
一是加大拔尖和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将推进和优化“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项目招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由教育部发起,旨在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培养未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全国共有77所高校288个基地入选,首都师范大学共有历史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基地入选。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对优秀学生精准培养的有效路径。
学校将深入推进高质量的实验班招生。在数学类(数理实验班)、历史学(基地班)、生物科学类(实验班)、小学教育(师范)(敬修书院)、小学教育(科学师范)(伯良书院实验班)等实验班招生的基础上,2023年拟新增心理学(潘菽实验班)、学前教育(师范)(君颀书院)两个实验班的招生。
二是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是经过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进行招生的项目,通过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打破学科和专业边界、院系边界,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去年,学校首次设立“世界史+外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在此基础上,2023年拟新增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考古学+地理信息科学、哲学+教育学的3个双学士学位的招生项目。
人民网: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今年的招生政策与往年相比保持稳定,招生章程已经公布,考生可以登录学校本科招生网进行查看。有几个方面提醒广大考生注意。
一是选考科目及专业组设置:高考改革省份考生报考时,须满足学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除北京外的高考改革省份,学校基本上都是设置2~3个专业组,具体以各招生省份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二是分专业原则:录取时采用分数优先的方法确定考生专业,没有专业级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主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分数水平。
三是加分政策:投档时认可政策性加分,投档后,按照考生实考分顺序进行录取。
四是单科成绩要求:除了在京招生的“外培计划”外语单科成绩要求不低于120分外,其他普通类专业录取环节对外语口试以及数学、英语单科成绩的没有限制,以方便考生的报考。但考生在报考时,要充分考虑入校后相关专业的学习要求。艺术类部分专业对专业统考成绩和外语单科成绩等方面有相关要求,请考生仔细查看学校艺术类招生简章。
人民网:对于科学志愿填报,有哪些建议给到学生和家长们?
首都师范大学:首先,考生要充分了解招生政策的调整,整体上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其次,考生要仔细阅读学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具体的报考要求、录取规则以及部分专业的限制条件。最后,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尤其在大平行志愿的情况下,不要过于唯分数论。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奖助学政策及就业情况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设置多种奖学金用于资助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奖学金等。同时,还有多种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的覆盖面比例高,师范类专业覆盖率超过80%,非师范专业超过40%。
学校各专业社会需求充分,连续三年学生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市场充分稳定,学生选择余地大。
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为基础教育系统。多年来,学校师范类毕业生受到中小学的广泛赞誉,涌现出一大批高级、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及教育管理专家。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行业宽泛,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等。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