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教育 > 正文

提要:创新思维最为重要。典型人物写作要打破习惯思维方式,善于用独特的视角去看典型,用比较新颖的笔法去写典型,尝试写作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突破。有新意,便可读。可读性强,才容易引起共鸣。

典型报道首先要可读。在驻地,不少读者,包括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都对记者说过几乎是同样一句话:现在的典型报道,有没有人读是关键。可读性强,才容易引起共鸣。

回望本报近年来刊登的不少优秀的、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人物报道,如《护士日记》《司令退休以后》《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许振超》等,深感典型人物报道要可读,要具备一种美感,有比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读得下去,让受众在阅读中受到感染。直白的叙述,缺少感染力的文章,读者不愿看,宣传典型的愿望和记者的使命也很难实现。

首先要深入采访,舍得多花时间,真正走进主人翁的心灵,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挖掘别人挖掘不到的故事和细节。从源头上增强典型报道的可读性。

最为重要的,是记者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党报记者作为时代的“号角手”,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具备敢于创新的魄力和勇气。体现在典型人物的写作上,就是要打破习惯的思维方式,善于用独特的视角去看典型,用比较新颖的笔法去写典型。一句话,要有所突破。要尝试多种写作方式和表现手法,力求使典型人物报道在思想、语言等方面有新意,使读者爱读。当然,优美的文笔,很强的文字表现力,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长期的锻炼和积累。

四川省甘孜州瓦日乡乡长菊美多吉,2012年5月在工作岗位上因病殉职,年仅33岁。《人民日报》推出的“最美基层干部”专栏,将菊美多吉爱民为民的感人故事作为开栏之作,以唤起社会对基层干部多些理解支持,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层带头人不断涌现。

2013年3月27日~29日,连续刊发了三篇报道菊美多吉的通讯:《忠诚像雪山一样圣洁》《真情像哈达一样纯洁》《胸怀像草原一样辽阔》,体现了一个新时代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风采与形象。

这组报道在写作上最为突出的创新,是全部以第二人称叙事,营造一种报道者与主人公直面沟通的诉说氛围。如此打破常规的视角设计,不仅消弭了报道者与主人公的情感距离,而且使整个系列报道浑然一体,充满对菊美多吉的无限爱惜与款款深情。特别是放在对一位去逝的年青基层干部追记的语境下,第二人称的反复出现,使菊美多吉的故事更添哀婉,倍加感伤中也倍加感人。

附:

忠诚像雪山一样圣洁

——追记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

刘裕国

3月26日,四川甘孜道孚县瓦日乡。满山遍野的桃花、杏花、俄茶花开了。入夜,三三两两的藏区百姓,手捧酥油灯,举目星空,用泪水为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祈福。

他们一遍遍地唱着思念的歌:愿酥油灯照亮你远行的路,愿你来生不再短暂而忙碌……

33岁的你,魁梧壮实,激情满怀,却将人生永远定格在2012年5月19日凌晨……你把青春默默献给了高原,你用生命书写了一名藏族基层党员干部像雪山一样圣洁的忠诚。

把根扎在高原上

追寻着你的足迹,能读到你人生履历的每一页。

你的家乡道孚县木茹乡格村,一个祥和的藏家山寨。儿时,你就在雪域高原放飞梦想。冬迎雪花,夏顶骄阳,你每天步行十多里山路,在乡里读完小学和初中,又去四川省藏文学校翻译专业读书。在校园,你最爱唱“放飞梦想”。

2001年,俄茶花盛开的时候,专科毕业不久的你,成为县里的一名公务员。阿爸对你说:“去吧,孩子。牦牛追着雪山走,雄鹰迎着太阳飞。”

这年,你到了扎拖乡。2003年秋天,你在党旗下举手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你说,要把一切交给党!把根扎在高原上!

面对艰苦,你没有离开过高原——

高原壮美,做基层干部却不浪漫。农牧民住地分散,要为他们办一件事,得经受山重水复、严寒酷暑的考验。同事们都说,你这个“愣头青”,接受组织安排从未犹豫,不论是去草原深处,还是去雪山脚下,一听召唤,被子一卷就出发……

藏房是你流动的家,你常常在农牧民家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寒冬,室内零下20多度,早上起来,桶里的洗脸水结成冰。同事东秀大姐说,你从来不知道心疼自己,经常一锅饭吃3天。

面对危险,你没有离开过高原——

扎拖乡一到雨季就山洪肆虐,每次,你总是奋不顾身冲在前。山里面黑灯瞎火,山高坡陡,滚石如雷,你闷着头往村子里冲。“轰隆”一声响,一块大石头砸进拉嘎家房子,没把你吓退。组织抢救物资,转移村民,你用勇敢,保住了波罗塘村7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雪域高原,冬季狂风骤起,积雪被卷得像沙漠风暴一样,天地蒙蒙,下乡的车分不清路面和悬崖。“鹰嘴岩”、“鬼招手”,这些地名是危险的代名词。死神距离你如此之近,一次出行,都可能与死神打个照面。

面对疾病,你没有离开过高原——

2008年,你由扎拖乡纪委书记调到龙灯乡任党委副书记、乡长。海拔越走越高,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可你没有怨言,没有动摇。

2009年,你在龙灯乡新村建设工地忙得没日没夜。一天,你已经十分劳累,还连夜把村民泽布发高烧的小女儿送到医院。第二天,龙灯乡卫生院院长冯林斌见你十分疲惫,硬是给你测血压——190/100ml,“那么高的血压还在这儿玩命!”冯医生几乎咆哮了。

“我这不还站在这里吗?”你却笑着说。

高血压常常折磨着你,头晕、胸闷。“调走吧”、“改行吧”,朋友们不止一次劝你,你总是淡淡一笑。

2010年,组织上考虑到你的身体,将你调到海拔低了1000米的瓦日乡工作。一到这里,你更像一个“拼命三郎”。修桥、铺路、调结构,老百姓的大小事,你都铆足劲去干。

随时随地传递温暖

你生长在高原,热爱家乡,希望雪山草原更壮美。2009年,四川省启动了“牧民定居和帐篷新生活”民生项目。你奔走相告,说要把党的关怀像彩虹一样挂在草原的天空,播撒在牧民的心里。

然而,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龙灯乡牧区,有一位老阿妈,对建定居房不理解:“牛马跟着水草走,牧民跟着牛马走,千百年来都是这个理。”

你走到她跟前,跟她讲道理:“老阿妈,新政策不是不让牧民放牧,而是要提高牧民们的生活质量,不能总是居无定所。我们的帐篷漏雨漏风不说,生活设施也简陋。因为潮湿还害得80%的牧民患有风湿病,政府要给大家修新房子,新房子可以抗8级地震,大玻璃窗,亮堂得很,还有太阳能热水器……”老阿妈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你带领乡干部,辗转雪山草地,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河水,深入牧民的帐篷,讲政策、做宣传,常常一待就是一天。

在你的努力下,龙灯乡按时完成了“牧民定居计划”,拉日村还成为四川省牧民定居示范点和四川省省级文明村。

莺飞草长的时节,走进拉日村,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小别墅装满欢笑,家家房屋上的炊烟,娓娓诉说着牧民的幸福新生活。

搬进新房的村民泽布感慨地说:“要不是菊美乡长一遍又一遍地做工作,我们现在肯定还住在又冷又潮湿的帐篷里。现在,我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就近上学了。”

藏区群众说,你把党的政策装在心中,随时随地都在传递着党的温暖。村民来色卓玛每每谈到你,总会流下热泪:“菊美对家中的困难总是尽力帮助。孩子入学后他一直资助,经常给孩子送衣服,送文具。”

你常说:“雪怕太阳花怕霜,人间最怕没学上;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没有香味的杜鹃花。一定要让孩子上学,成为对家乡对国家有用的人。”

2009年,四川省开始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你四处动员,还从规范学生的档案户籍入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入学。

如今,经你动员参加“9+3”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陆陆续续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心里明白:能有今天,多亏了菊美多吉叔叔的一片热心。

最后一刻激情燃烧

农牧区多少群众说,你是个大忙人,一年到头奔跑的脚步不停息。

住上定居房,后续发展成了当务之急,牧民们的心思被你一眼看穿。你想出了“卧圈种草”的好点子。

你带上帐篷,带上干粮,带上水壶,和畜牧局的同志策马奔驰在草原。你的足迹遍布龙灯乡495平方公里的牧场。看现场,做规划,选圈址,定草场……春夏多养草,冬季多储料,让牦牛越冬照样长膘。“卧圈种草”让每户牧民年均增收一万元。

你刚到扎托乡的时候,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工程。为了早日启动项目,你带领测量队,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测量工具,每天走20多公里山路,汗水湿了衣背,双脚起了血泡。

你像一只被鞭子抽打着的陀螺,全身心旋转,无悔地扑向大地。

2012年5月18日。川西高原,莽莽苍苍。早晨,天空下着小雨,弯弯山道,黄泥、碎石、坑洼,正在修建的路很难走,可你,骑上摩托对自己说:快些,再快些!瓦日乡尧日村的结构调整、鲁村的春播落实、全乡太阳能安装接洽……都在你今天的日程表里。

上午,你到尧日村召开村组干部会。你提出,良种洋芋、生猪养殖、大棚蔬菜,增收致富来得快,应大力推广。

中午,头又痛起来了,同去的干部知道你患有严重的高血压,都劝你先去看看病,但你想到眼下群众的事更急,听不进大家的劝阻。

下午,你又赶着去鲁村走访。高原一场雨,正是播种好时机,你挨家挨户问:青稞种了么、洋芋种了么、油菜种了么、胡豆种了么……

忙到晚上8点,乡亲们留你吃饭,你却急着赶往县城。见你太疲惫,脸色发白,大家都担心你的病,劝你在村里住下来。“不行,全乡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事急,今晚和县城建局、施工方要开协调会,我必须去。”

就这样,你在老乡家里吃了两个韭菜包子,喝一碗霍麻汤,又赶往道孚县城。等忙完这件事,已近夜里12点,你对司机扎西多吉说:“就在车上凑合吧,天一亮还得赶回乡里。”

你太累了,和衣躺在汽车后排座上。早晨6点,手摇转经筒的老阿妈从车边过,转经筒的“呜呜”声惊醒了扎西多吉,却没有唤醒你。此时,你的手,比夜还要凉。

你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你是突发脑溢血,大约凌晨两点就不行了。

你在连续拼搏16个小时后,交出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表。

你用挑战生命极限来书写忠诚,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你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生的句号画得圆满。

(原载《人民日报》2013年3月27日)

(费伟伟,人民日报正高二级编辑。曾任《市场报》副总编辑、《中国能源报》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福建分社社长、地方部副主任;六次获中国新闻奖,获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著有《新闻采写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好稿怎样讲故事》等新闻业务专著6部;主编《典型人物采访与写作》《人民日报写作课》等新闻业务专著6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杨花漫漫》等散文、游记、通讯集3部。)

(选自《人民日报记者说:典型人物采访与写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89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青城雨夜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