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帛尧参观莫斯科普希金故居时留影。作者供图
2023年9月,我来到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开启为期三年的留学生活。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不仅逐渐习惯了俄罗斯当地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还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发现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中国元素,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对中国感兴趣。
特殊礼物
“这个送给你,祝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今年9月,在和俄罗斯朋友米哈伊尔的一次聚餐上,他送给我一套俄罗斯邮政于今年发行的邮票。邮票主体图案是2023年出生在莫斯科动物园的大熊猫宝宝“喀秋莎”。米哈伊尔说,这套邮票在俄罗斯很受欢迎,很多城市的线下集邮商店都已售罄。
我与米哈伊尔经常交流集邮。他十分喜欢各类中国邮票。暑假期间,米哈伊尔曾问我,能否在我开学返回莫斯科之前,帮他购买一些有关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等题材的邮票。“虽然我还没有去过中国,但我可以从邮票中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中国在各项领域取得的成就。”米哈伊尔说,他十分期待未来的中国之行,很愿意结交更多中国朋友。“我最想去北京,我想去看看故宫,去逛一逛潘家园市场。”
俄语老师
对于俄语零基础的中国留学生,语言难关是来俄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大部分会在莫大的俄语语言和文化学院(俗称“预科”)学习一年的俄语,再开启本科或硕士课程。
“你们的家庭作业”“什么时候”“为什么”……在课堂上,我的俄语老师安娜斯塔西娅为了让中国学生更好地理解俄语,会使用一些常用的中文,为中国学生解释俄语的发音和语法。
“中国学生通常都很尊重老师,我很愿意解答他们的问题。”安娜斯塔西娅说,在课后,她会主动向中国学生了解一些中文的日常用语,甚至是一些互联网热词。
安娜斯塔西娅说:“和中国学生聊天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现在,我已经学会了用中文数数。”
“天道酬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一些办公室里,我看见墙上挂着中文书法作品。在自习室里,我也能看到正在学习中文的俄罗斯同学。一些俄罗斯同学看到中国同学后,会主动走过来打招呼,他们用自己学的中文聊天。我认为俄罗斯同学练习口语的勇气很值得学习。
中国元素
如今,在莫斯科,中国元素就在身边。在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各类指示牌均使用俄文、英文、中文三种文字书写。这为中国游客,特别是不会俄语的中国游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莫斯科街头,我经常看到中国品牌汽车飞驰而过。打车出行时,司机知道我是中国人后,会询问我:“中国哪款汽车性能最好?”“如果我要买车,你会为我推荐哪款中国汽车?”和我分享中国辣条的俄罗斯小学生、阿尔巴特大街上可以使用微信支付的纪念品商店、便利店里销售的月饼……虽然身处国外,但中国元素并未远离我的生活。
(作者系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世界政治系硕士研究生)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