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个头不高、板寸短发,平时话不多。可提起所从事的专业,他就会滔滔不绝,眼中光芒四射。
他的工位旁是一架新型飞行器的半实物模型。在电脑屏幕上,飞行器常常随着王鹏的控制呈现出各种变幻莫测的飞行轨迹。然而,对于这位总在深夜陪伴它的“老伙计”来说,向战为战的梦想轨迹多年来始终如一。
王鹏,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名军队文职人员。作为青年专家,王鹏先后攻克多项核心技术,为部队新质战斗力提升作出重要贡献。他说:“我的工作就是让新型飞行器在未来战场更灵巧、更智能。”
每一次改变都因为初心不变
“转改后,衣服颜色虽有不同,但奋斗强军的底色都一样,能够在战位上心无旁骛地干着战斗力急需的事业才是最重要的!”6年前,王鹏郑重地写下转改申请书。那一年,他从一名现役军人转改为军队文职人员。
这是王鹏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改变,但改变早已不止一次。
2003年,王鹏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和所有年轻人一样,遨游太空的浪漫让他深深着迷。本科和硕士期间,王鹏的目光总是穿梭在星际之间。2009年,他以优异的专业成绩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改变,不期而至。同年,王鹏所在课题组承担了国家某工程的基础研究工作。
“这个方向是要解决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实际问题,会很具体,也会很难。你愿意换到这个方向上去吗?”一次,导师吴杰教授找王鹏谈话,询问他对调整研究方向的态度。
从浪漫前沿的太空领域到艰难具体的解决作战应用问题,面对如此大的调整,王鹏想到了自己的初心:“我想要做的就是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于是,他斩钉截铁地对导师说:“只要是任务需要,再难我也愿意尝试。”
就这样,王鹏转向了完全陌生、更具为战特性的研究中。他说:“大家的想法只有一个——快点把技术攻克突破、把成果用到部队。”
每一次改变都是因为初心不变。转改为文职人员后,王鹏仍然如以前一样:每年有大量的课程教学、紧张的科研攻关……因业绩突出、表现优秀,转改次年,他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攻克的多项核心技术,在某新型飞行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中成功应用。
只要部队需要,再难也要解决
王鹏的办公桌干净整洁,电脑旁整齐摞放着一沓文件,那是他刚为部队设计的某系统材料。
一次到部队调研时,有两家单位的领导都向王鹏所在团队求助:“我们每年要执行几十次任务,任务过程中如何优化设备控制状态是最头痛的难题。能不能设计一套适用的系统?”
“帮部队解决制约战斗力生成的问题,是我们的职责使命。”王鹏毫不犹豫接下了任务。
对王鹏来说,项目不难,却十分繁重。设计系统的过程中,他与同事分析了成百上千条、10多个GB的历史数据,从中寻找规律性和关联性。那段时间,他们常常在部队一待就是好几天,同时还兼顾培训基层技术人员。经过两年努力,他们设计出一套系统,彻底改变了两个单位原来的被动保障模式和数据事后分析方式。
“部队有困难能想到我们,是一种荣幸,更是一份责任。”王鹏事后回答。
那年,某研究院为提升装备作战性能,改进了某型号系统的设计,却带来了飞行稳定性变差的问题。王鹏带着课题组义不容辞地接下任务,他们多次到对方单位进行技术对接,投入了大量精力,最终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慢慢地,王鹏课题组与该研究院成了好搭档。他说:“只要是部队需要的,再难也要解决;只要是对新质战斗力提升有帮助的,再久也要坚持。”
王鹏记得,为了攻克一项技术,他潜心研究了5年才最终有所突破。
“研究涉及到底层机理,对新质战斗力是很有帮助的,5年不算什么。你可以去看看,学校实验室里的灯光凌晨什么时候才熄灭,停车场周末和节假日车辆停得有多满。”面对记者,王鹏谦虚地说,“在这个校园里,大家都是为了奋进一流、为了强军事业在奋力奔跑,我只是他们中的一个普通人罢了。”
(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顾 莹 张 龙)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