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教育 > 正文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人民网2024大学校长论坛今天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初心报告厅”举行。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指出,高校要通过体制机制激发科研创造活力,使人才培养和科学创新有效结合。作为政法类院校,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法治教育,培养一批懂法律、懂科技的拔尖创新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人民网记者 严川吉雨摄

王怀勇指出,改革的核心和本质,就是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及时更新理念,确保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达到有效统一,以科研反哺教学。要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把教师的兴趣与有组织的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科学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数字动能有效地运用到高等教育、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校的科技创新是相辅相成、一体两面的。”面对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王怀勇介绍,西南政法大学积极回应国家需求,不断深化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学科前沿探索、科研技术创新、科研团队打造、学术氛围营造四个方面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法治人才。

在谈到关于人才培养经验的问题时,王怀勇表示,“我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际上就是培养一批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急需、特需和刚需的人才。”西南政法大学聚焦于国家战略特需、工作急需和发展刚需,首创“一带一路”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实验班、海外利益保护本科实验班;开设人工智能法实验班、科技法拔尖班等,培养一批懂法律、懂科技的人才,回应现代科技社会对于传统法律制度、伦理所带来的挑战。通过技术赋能和数字赋能,实现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和贯通。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国际关系的变化,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为此,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东盟相关国家,开创了“一带一路”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实验班,采用“东盟语+国别法”的培养模式,打造了全国最大的中国-东盟法律人才培养高地。面对全球人权治理和国际人权斗争,西南政法大学也以“人权+传播+英语+法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实验班,推进相关法治人才培养。

王怀勇表示,未来,西南政法大学将继续以前瞻性的视野和严谨务实的态度,为实现科教协同育人的目标不懈努力,持续为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孙竞、实习生王若冰)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545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一夜无眠战暴雪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