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压强最高可达1.1亿帕,相当于一头一吨重的犀牛压在人的指甲盖上。如今,在这样的万米深渊,一台身长50厘米、体重仅1500克的小型机器人,却如游鱼般自在穿梭,甚至能变幻出足肢在海底漫步。
科研人员利用机械臂将北航深海小型机器人投于马里亚纳海沟。校方供图
马里亚纳海沟曾是小型机器人的“禁区”。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历时6年共同攻关研发出上述机器人,为深海探测带来更多可能。相关成果已于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机器人学》上发表。
“我们创新运用了能快速突跳的双稳态手性超材料结构,它能将外界高压转化为提升驱动器摆动速度和幅度的动力,变‘不利’为‘有利’。”团队成员、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潘飞介绍,团队利用硅胶软材料随外部压强增大而变刚硬的特性,设计出新型力学结构,打造出适应深海高压的柔性驱动装置。
北航深海小型机器人在深海测试。校方供图
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左宗灏表示,深海温度低是另一挑战。科研团队在机器人驱动器的两端固定了一对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通过周期性电流对弹簧加热,使其交替收缩,从而实现驱动器的高频率快速循环摆动。
“我们还从蝙蝠鱼的运动形式中找到仿生设计灵感,打造出这款既能游也能爬的多模态机器人,以适应深海复杂环境。”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文力介绍,为验证机器人的性能,研究团队搭载“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完成了在马里亚纳海沟等多个深海地点的实地测试。
据悉,该团队正朝着“深海柔性机器人+AI”的研究方向努力,并将致力于聚焦提升深海小型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和运动效率,实现更大范围的深海探测和监测,为海洋资源开发、考古发掘、环境监测等提供方案。(李依环、实习生曹子味)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