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上好思政课的思考。
思政课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各管一段”到“协同育人”,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打破学段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今年3月,浙江50名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走进中小学,开讲“新时代变革实践”,共同打造浙江教育系统“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品牌,让思政教育在火热实践中焕发新光彩。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仍面临一些困境挑战。比如,各学段思政课内容重复与断层现象并存,教学方法趋向单一,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缺乏有效沟通机制,评价体系某种程度上忽视学生价值观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等。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着力在各个学段、各门课程间的“接棒区”上做文章。
强化科学的内容供给。思政教育具有阶段性与接续性辩证统一的鲜明特征。既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成长特点授课,又要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有序进阶。不少地区和学校为此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在杭州师范大学,专家学者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编写了贯通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学指南,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重点和衔接要求,并运用到当地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这种系统化的设计,有效解决了内容重复和断层问题。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如今,“行走的思政课”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铺开,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思政课堂搬到博物馆、科技馆、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不同场景。在杭州市余杭区,当地充分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强课程的互动效果,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既要深刻把握学段教学任务,又要学会“瞻前”“顾后”,主动增强衔接意识。要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同时,选派中小学教师到高校进修,邀请大学教授到中小学指导,有力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过去一些思政课往往关注教学目标计划的完成度。要制定贯穿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核心素养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将课堂参与、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等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思政素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优化课程、提升师资的重要依据。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从实践中看,只要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统筹协调,就能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思政教育新格局。让每一颗“拔节孕穗期”的种子都能在思政教育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这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