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召开,审计署党组书记、审计长侯凯表示,过去一年,审计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1月至11月,全国共审计5.3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010多亿元。
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箱”,审计是保落实利器,是经济安全卫士。专家表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审计更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充分发挥“经济体检”作用,当好国家财产“看门人”和经济安全“守护者”,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力量。
当好国家财产“看门人”
“总体来看,过去一年,审计机关对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审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刻,审计方向更加明确;审计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动性更强、契合性更高,独特监督作用更加彰显;审计整改这一审计工作‘下半篇文章’总体格局初步成型,审计成果运用贯通协作更加顺畅、权威和高效。”侯凯表示。
过去一年,审计机关始终把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审计作为看家本领,加大国家“钱袋子”审计力度。侯凯介绍,在保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落实和重大项目落地方面,组织对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宏观、微观等7项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审计,严肃查处直达资金分配下达不及时不精准、延压税款或征收过头税费、乱开乱设财政账户、乱存乱用财政资金等问题。组织开展电力、水利、铁路等重大投资审计,严肃查处挤占挪用、闲置浪费项目资金等问题。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首次审计了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全链条,严肃查处部分地区通过骗取发债资格等违规发债、通过转为国企债务等虚假化债、通过集资或担保等违规新增等问题;重点审计了PPP项目管理投资运营情况,主要发现PPP模式在我国引入融合过程中,顶层制度安排和执行偏离引入初衷,许多项目形成损失浪费。
在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将促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着力点和切入点,组织全国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就业、住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等民生审计项目,严肃查处个别地区发生冲击道德底线事件、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救命钱”“救急钱”等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此外,审计发挥反腐败“利剑”作用,加强权力制约和反腐倡廉,严肃查处重大问题线索。2022年1月至11月,全国共审计1.9万多名领导干部,共向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移送问题线索6100多起。
放在更长时间轴看,近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侯凯介绍,从量上看,5年来全国共审计44万多个单位,向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移送重大问题线索3.8万多件,涉及9200多亿元、5.1万多人;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万多亿元,健全完善规章制度5.8万多项。从质上看,严肃查处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典型问题线索,揭示了一些影响经济安全的重大风险隐患,铲除了一些严重阻碍改革发展的“毒瘤”,推动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解决的“顽瘴”,惩治了一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蝇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谷树忠表示,总的来说,我国在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体系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如期全面完成了年度重点审计任务,为高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了坚实的监督保障。
审计整改更加高效
作为审计工作“下半篇文章”,审计整改成效如何,关系到审计监督效能能否真正实现。侯凯表示,过去一年,审计整改更加权威高效,重大问题整改取得实质性突破。
2021年度审计整改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6639个问题中,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有4412个已整改到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要求分阶段整改的问题有1162个已完成整改;要求持续整改的570个问题均制定了措施和计划。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已整改问题金额6632.74亿元,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800多项,追责问责1.4万人。
谈及取得扎实成效的原因,审计署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整改责任压得更实。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对审计整改工作直接抓、直接管,有的与巡视整改、督查考核等工作协同推进。另一方面,贯通协作更加顺畅。今年审计机关探索构建了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采取实招硬招“打虎”“拔刺”,切实推动做好审计工作“下半篇文章”。
与此同时,当前审计整改工作中还存在未按时完成整改、违规整改、虚报整改完成情况、长效机制未健全、监督管理责任履行不到位等问题,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还有161个尚未整改到位。
“这反映出审计整改工作有3点值得关注的问题与困难。”上述负责人分析,一是审计查出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交织,相应整改难度加大。具体表现为有的问题整改本身即属于中长期改革任务,需要伴随着改革深化持续推进;有的问题制度性漏洞未能有效堵塞,导致类似问题反复发生。二是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和贯通协作机制还不够成熟和定型。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需进一步巩固深化,贯通效率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三是落实审计整改责任还不到位。整改压力传导存在层层衰减现象,整改责任落实还存在偏差。
如何有效解决审计整改“最后一公里”难题?谷树忠建议,应进一步彰显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特别是审计所反映整改意见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与国家监督体系其他组成部分的配合协同,加大审计成果的应用力度。此外,还应加大审计信息披露力度,通过社会舆论等有效推动整改落实。
“要继续完善现在行之有效的督促整改工作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认为,要健全完善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整体威力。还要继续加强研究性审计,对于查出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挖掘得更为深入,帮助被审单位尽快抓住主要矛盾,推进审计整改。对于尚未完成整改的问题,审计署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审计署将持续加强跟踪督促检查,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查改联动、破立并举,确保整改合规到位,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维护经济社会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审计工作该如何落实“稳”的要求?
侯凯表示,2023年,审计部门将围绕财政、货币、产业等五大政策取向,突出纲举目张的重大问题,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责主业,推动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侯凯介绍,2023年将围绕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要求,深入开展财政审计。做好中央财政管理、地方财政收支、税收征管等审计,密切关注中央财政支出结构和强度、对下转移支付及财政直达资金分配使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情况,盯紧看好宝贵的财政资金,推动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同时,围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要求,还将深入开展金融审计,包括密切关注货币政策和货币工具落实运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情况,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等。在相关产业专项审计方面,将以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为切入点,对水利、铁路等重大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重大举措开展审计,推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始终是审计最大的为民情怀。侯凯介绍,审计机关将以推动兜牢民生底线为目标,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开展就业、优抚、医疗、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严肃查处冲击道德底线、未兜牢民生底线等问题,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如何更好地提高审计监督效能,切实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安全?
“应从三方面着手发力。”汪德华认为,首先,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明确审计工作需要坚持的长期方向。其次,要继续练好内功,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业主责,充分发挥好触角广泛、信息集成、反应迅速等专业优势,加强研究性审计,将具体的审计项目与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大政方针相互关联起来。此外,要继续完善并充分发挥好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体制优势。
推动政策有效落地的同时,审计还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谷树忠表示,各级审计部门应重点关注财政及金融风险问题,尤其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及其处置问题,切实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产业聚集四集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工程、重点事项、重点岗位的审计力度,必要时要建立健全风险提醒机制,避免“无意”违纪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记者 李华林)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