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2日电 (黄盛)近年来,在实现“双碳”这一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社会各界以全面绿色作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继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2月17日,北京绿色金融论坛(第3期)上,来自产学研用等领域的嘉宾就实现“双碳”目标的趋势、路径以及企业碳披露的方式进行了研讨。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总裁兼理事会主席、教育部原副部长章新胜表示,企业转型可大体归纳为两条路径:一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解决方案,选择一条从煤炭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之路,推进整个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减排路径;二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逐渐形成完善绿色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可持续发展三统一的机制,从自身碳中和做起,带动产业链和整个行业的碳中和,进而推动全社会系统性的碳中和。
“优秀的企业积极开展碳披露,主动提升气候的透明度。”章新胜建议,国内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企业相关的碳排放信息,绿色债券市场和绿色银行、信贷市场也鼓励企业主动披露碳减排信息,并将碳减排信息与融资成本挂钩,为了提升国际气候的透明度,也需要考虑采用国际市场普遍认可的碳披露报告准则。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相关的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了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披露工作,或者是在积极推动企业披露碳信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表示,企业作为温室气体最主要的排放源,也是采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主体,推进低碳转型需要企业的自律和社会的监督,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及时、准确、全面的碳披露至关重要。在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将这一点作为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的一项举措。
马爱民建议,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一是信息的全面性,要用公共平台发布碳排放的信息,也要发布有关采取的举措,比如说目标规划、技术与资金投入、取得的成效,信息是完整的;二是信息的真实性,要尽可能客观准确,特别是涉及到企业碳信息的相关的方法、技术规范;三是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除了在报告期、报告期末发布信息以外,对于一些重大的情况应该及时地披露;四是信息的一致性,在报告的口径、使用的技术方法方面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既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纵向分析。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认为,面对国内和国际的新变化,本土跨国企业要树立高质量发展导向,以绿色低碳转型为重要抓手,强化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积极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总要求。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宗良表示,在我国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应采取稳步有序的方式与相关企业合作,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布局绿色发展:一是战略先行,夯实治理基础;二是创新绿色金融的相关产品,比如有效的信贷、债券、碳中和债等;三是聚焦绿色投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四是强化环境信息的披露,根据国家和国际上的相关监管要求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构建中国银行业相关的ESG;五是加强风险防控。
北京绿色交易所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王乃祥认为,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在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过程当中,首要面临的挑战是要完成企业自身及其建设运行项目的碳排放核算,并开展碳披露。王乃祥介绍,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发的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开展自身及相关项目的碳排放核算及监测,进行碳表现评价,完成项目入库和投融资对接。
北京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产权机构协会会长吴汝川表示,全社会要形成绿色低碳的行动和认知,需要政府和行业从理念上、从制度上共同推动,例如把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和对管理层的考核相挂钩。
在企业方面,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披露工作也在逐步走向成熟。此次会议期间,联想集团发布了《联想集团2022碳中和行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围绕气候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四项核心要素,披露了联想的气候认知与切实行动。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松介绍,《报告》是首次以财务披露工作组的标准分享自身在绿色低碳方面的信息,阐述企业在净零排放方面的目标、实现路径、指标分解和实践案例。乔松表示,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输出更多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在做好自身与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低碳转型的同时,也能赋能更多社会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及低碳转型,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实习生邢振刚对此文亦有贡献)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