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经济 > 正文

近年来,“双11”网购促销活动受到公众关注,不少消费者养成了“买前看‘第三方测评’”的消费习惯。

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组织或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试、体验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设计、成分、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通过自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发布推广。“第三方测评”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也可能“跑偏”“变味”,误导消费者。

为帮助广大消费者理性看待互联网促销活动和商品测评类营销信息,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

面对各种网店、商品和优惠措施,消费者有必要货比三家、综合考察之后再作决策。针对某些主播、博主推出的各类“测评红黑榜”“必备好物清单”“避雷清单”等,应当多平台、多渠道比较,客观理性看待测评内容;针对“第三方测评”主播、博主提供的引流优惠信息,特别是具有强烈情绪和引导性质的标题、口号时,消费者更应保持清醒,聚焦真实需要。

不少“第三方测评”账号本身就经不起测评,不同博主对于同一款商品可能有不同的评价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同一博主在不同时期测评同类型相关产品时也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还有一些“第三方测评”账号发布的信息并非原创,可信度和科学性有待商榷。大量“第三方测评”账号背后,许多是不能承担责任的自然人,让轻信测评的消费者在情感上受挫,在消费维权上面临难题。因此,消费者在浏览相关测评信息时,对于评论吐槽意见较多、带货推销倾向明显甚至有失公允的,要及时搜索查证、自觉远离;针对偷换测评概念、测评结果自相矛盾等涉嫌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可保留证据向相关互联网平台和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维护权益。

一些“第三方测评”账号披露的测评过程全靠主观评价,缺乏科学的方法,无法提供可信的凭证;一些博主、主播的点评话术充斥着“必入”“智商税”“错过等一年”等词句,不仅误导消费者,有些还涉嫌不正当竞争或商业诋毁。因此,消费者要留意查验有关测评项目是否合理,测评信息或数据来源标注是否清晰,相关结论有无常识性错误或逻辑谬误,还可以翻阅查验该账号往期内容、网友评论留言,综合比较信息的真实性。

另外,中消协建议有关网购平台和互联网内容平台切实筑牢平台监管、服务规则,压实平台内有关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报告适用和查验规则,帮助公众更加方便、快捷、精准识别各类消费信息和营销内容。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7日 10 版)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66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跨越8000年的“寻米”之旅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