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千滴汗。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要产得好,还要加工得好、储得好。近年来,我国各地各部门加力推广智慧化储粮收粮技术,多措并举推进节粮减损,持续夯实国家粮食储备根基。
发展粮食加工业是实现农民富裕、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专家表示,保障粮食安全,要发力粮食生产,也要高质量提升粮食加工业。
粮食产得好,也要加工好。在浙江宁波奉化区振盛粮食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机器轰轰作响,农户丰收的粮食正源源不断运送至此,进行烘干后储存。
“新购置的烘干设备,一天可烘干300余吨粮食,而且糙米率低。在整个烘干过程中,除了先进的除尘技术,整套设备以生物颗粒为燃料,既清洁又环保。”车间负责人对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烘干设备赞不绝口。
“丰收之后的粮食需要晾晒、烘干,是入仓收储前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步骤。”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从产后服务能力建设入手,设计、建造现代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将智能化出入库系统和自动烘干系统合而为一,实现了粮食加工机械化、烘干智能化,可有效推进兴粮兴储。
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仓储设施建设,推广绿色收粮储粮技术应用,目前已基本形成与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相适应的粮食收储保障体系。
粮食产得好,也要储存好。“我国不断加大对储粮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力推广应用控温、气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副司长彭扬表示,目前,我国粮食仓储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
“‘绿色优储’是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重要内容。”彭扬介绍,目前,我国分七大储粮生态区,每个生态区各有特点,大生态区中还有小生态区,对储粮技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国要因地制宜选配适用绿色储粮技术。
“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分生态区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示范,一手抓技术创新,这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的突破;一手抓技术集成,这是由单一技术向组合应用、由分散割裂向整体优化的转变。”彭扬表示,通过将技术、设施、装备、材料及其应用等打包升级,我国正力争打造一个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矩阵,未来要真正构建起适宜不同生态区的绿色储粮技术、标准体系。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