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新疆昌粮集团阜康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城关粮站仓库很是繁忙,一辆辆满载着原粮的配送车呼啸而出,将粮食送往千家万户。
近日清晨,记者跟随库管员张远涛一步步爬上高达6米的粮堆顶部,只见金灿灿的小麦平整地铺展开来,很是壮观。绿色的踏粮板如同一条小径,通向仓库的角落。张远涛弯下腰,轻轻用手抓了一把麦子,金黄的麦粒从他的指尖滑落。
张远涛今年59岁,自1991年工作以来,他已在粮食这个行业默默耕耘30余年。他历经仓储、监管、安全等多个岗位的锤炼,成为粮站里看管粮库和检修技术的多面手。
“每天到库房第一件事就是查粮情,先闻味道,看是否发霉、生虫;再看颜色,判断粮食的新鲜程度;最后听声音,通过粮食下落时的沙沙声来感知它的水分高低。”每周,他还会对粮食进行虫害检查,确保每一粒粮食都安然无恙。
对于张远涛来说,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守护的是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是国家的粮食安全,这份责任对我来说很重。”
回忆起刚进粮库工作的日子,张远涛说:“那时候条件艰苦,每天在粮堆上一个点一个点地插温度计测温。如今不一样了,储粮仓库里电子测温、视频监控检查一应俱全。”
城关粮站虽是新疆粮食储备系统一个基层粮库,但在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方面却走在了前列。粮情检测、科技储粮手段应有尽有,容重器、水分仪、食品安全监测仪等设备更是时时监测着粮食的动态。
在张远涛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已经泛黄的粮食保管制度,见证了他30多年来的坚守与执着。他按要求填制日报月报,随时掌握库存状态,确保粮食及时供应;每周对粮食进行检查,保证储粮安全;及时对库房进行清理,保持整齐干净。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工作,却需要无比的耐心和细心。
为让麦子在粮仓内能保鲜,张远涛养成了每天早晚两次前往仓库观察记录麦子存储情况的习惯,一坚持就是30多年。“查粮情不仅要看里面,还要看外面。”他指着仓库外说:“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危害,必须时刻警惕。”
粮食保管工作虽然枯燥,但张远涛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只要粮食保管好,累点也值得。”
每天,张远涛都要到粮仓看看。“一天不进来看看,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看一眼内心就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在粮仓里,张远涛是一位守护者,更是一位“老麦匠”。他熟悉每一粒麦子的“脾性”,了解它们的生长周期和储存条件,每年城关粮站几万吨粮食都在他的悉心呵护下安稳度过保管期。(陶拴科)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