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技术研究所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20万吨秸秆蛋白及可消化糖生产线近日正式启动。
该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东远领衔开发,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技术研究所以及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先进的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以及过程仿生技术,历时7年研发打造了一套生物质解聚分子化秸秆技术体系,包括白蚁过程仿生的连续氧化解聚系统、底物特异性纤维素酶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的高固连续发酵系统等关键技术体系,突破秸秆进化形成的致密抗降解屏障的生物转化瓶颈,从专用设备开发、到生产工艺以及产品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
张东远表示,该生产线的建设是我国非粮蛋白原料的高效利用的重要尝试,既能有效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又能改变我国饲料加工现在成本高,受粮食产量制约的局面,为我国饲料行业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创新破解之道。
据了解,该成果已正式启动包括吉林公主岭、河南周口等多地的合作与技术布局,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将实现300万吨规模生产,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现秸秆废弃物高效利用,实现养殖企业降本增效贡献力量。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