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经济 > 正文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赵竹青)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为传承航天精神,筑梦科学未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遵照院士及家属遗愿,将陈敬熊院士的一批工作生活物品捐赠给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的国字号综合性航天科普类展馆——中国航天科普馆。

陈敬熊院士是我国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中国天线理论和制导雷达天线设计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从事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天线理论和技术上贡献卓著。他开创性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直接求解法,解决了航天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

陈敬熊院士一生钻研技术,让“大国之眼”锐利明亮,守护祖国空疆。58年后,他生前戴过的眼镜,作为航天事业初创时的记忆见证,陈列在嘉兴平湖的科普馆展柜中。一同放入的,还有写满思考和数据的工作记录本等,这些捐赠物品见证了老一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自力更生的工作精神,希望借助中国航天科普馆这个国家级航天教育基地,让一代代青年人传承下去。

33年前,平湖市中学教师姚爱英提出“不追歌星追科星”,组织学生给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写信,开启了和航天的不解之缘。2021年,平湖市独山港镇建成“中国航天科普馆”,作为国家级航天教育基地,持续在航天科普教育、航天精神传承等方面作出贡献。

据了解,作为远程探测感知雷达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与重要推动者,23所多年来致力于航天技术研发应用,在嘉兴平湖建立了空间目标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平湖实验室两个创新平台,不断深化航天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后续,23所将持续开展“航天科普进校园”等一系列科普活动,传播航天文化,点亮航天梦想。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5919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绿色农业促农民增收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