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素质强技能铸匠心 百年医院“十年蝶变”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入围首批国家级“神经介入建设中心”、全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落户、创伤性脾破裂治疗取得新突破、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年终岁尾,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交出的“成绩单”格外亮眼。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医院“一切为了患者”的真挚承诺。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韩传恩介绍,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商丘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职工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经过历代人的不断努力,如今,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已成为商丘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而围绕技术、科研、人才、学科、制度、示范等一系列任务主动作为、加速发展,医院各项建设成果凸显、成绩斐然,把全力创建现代化、数字化、智慧型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作为新的奋斗目标。
抗“疫”中磨炼队伍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敬爱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党政领导同志:住院期间,贵院给我准备了一大袋水果,还有洗发膏、香皂、卫生纸等日用品,使我深受感动。更使我满意的是,医院伙食好,我顿顿吃得香、吃得饱。最使我感谢不尽的是,重症监护室救了我的命……”
2021年8月29日,一位89岁的老人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后,专门给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及重症监护室、消化科的医护人员手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疫情期间医院对自己不抛弃、不放弃,尽心救治精心护理,最终让自己“捡回”一条命。
抗疫“大考”,锤炼“最强战队”。去年8月13日,面对突发的疫情,随着一道道隔离带拉起,这所百年老院因疫情进入封闭状态。根据商丘市疫情指挥部的安排,1000多名患者陆续被转运至其他医疗机构治疗。部分无法撤离的重症患者留在医院接受治疗,该院克服因封闭导致的不便,投入最精良的医护人员,他们克服自身被隔离、心理上与各方面的压力,几乎全天24小时绷紧神经,全力守护重症患者的“生命线”。而在各临时隔离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用爱守护着隔离点的职工群众,为大家筑起了一座坚强的战“疫”堡垒,直到“疫情”完全解除。
事实上,这并不是医院第一次在“疫情”中锻炼队伍。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派出两支医疗队,共41名医护骨干支援市立医院,并全面接管了市立医院重症病房和一个普通病区,积极开展救治工作。2020年2月21日,韩传恩作为河南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总队长,率领该院62名医疗队员和其他地市人员共计173名队员,逆行出征,驰援武汉。
商丘作为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随着高铁的开通和高速公路的日益完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全市960万人口就近接受高水平医疗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在看病就医时更加注重心理感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此背景下,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实现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高质量发展双提升,坚持把“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把人文关怀贯穿到医疗保健服务的全过程,全力打造技术前沿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情化的医院。
目前,医院的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小儿内科学、眼科学、内分泌学等5个学科已成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和培育学科,并持续完善和壮大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症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多个中心建设,医院已成为商丘市重症救治中心,综合实力在商丘市领先,专业水平跻身河南省内一流。
树立柔性引才理念 全力提升医疗技术
历经沐风栉雨,穿越岁月长河。走进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映入眼帘的现代化高层医用建筑与两侧木质结构的欧式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院史馆及文化长廊,丰富的图片和详实的资料展现了这家医院百余年的奋斗历史。
医院,始终要靠医术立足,而提升医术,人才是关键。
门诊楼、病房楼、儿科医技综合楼、职工餐饮中心……看着如今17层楼的建筑、20多万平方米的医疗中心,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陈坤峰不禁感慨:“现在,医院实现与国内顶级医疗专家资源嫁接,急危重症救治技术显著提高,攻破多个疑难杂症,开展了许多‘以前虽然会,但不太敢积极去做’的操作。”
2018年9月,陈坤峰被医院选派参加第六期医护人员赴英国曼彻斯特研修项目,外出学习让自己拓宽眼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走出去,多看多学习,让我了解到很多核心技术就像一块窗户纸。”陈坤峰说。
很难想象,仅仅在10年前,医院不要说医生出国进修,连规范的重症病房都是奢望,仅有的两台呼吸机也成了医院的“宝贝”。而“十年磨一剑”,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建立分层、分类人才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环境吸引人才,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不断提升技术实力,持续开展全员业务大练兵、岗位技能大赛,挑战手术极限,医院如今名医汇聚、精英荟萃,正全力构筑医学人才高地。
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医院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对全院省、市级重点学科、科研创新人员、科技项目进行了表彰;依托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培训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助力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组织申报神经疾病、儿科、心血管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通过成立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人才,助推学科发展,加快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
为了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医院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不仅给与引进博士住房、安家费、津贴等实打实的补助,在职称晋升方面,引进博士可享受单列途径,不受指标限制。
如今,医院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346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商丘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
做好医院的人才工作,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是基础,引进人才是补充。因此,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树立了柔性引才理念。
“所谓的柔性引进人才是指,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不为所在,但为所为。”韩传恩解释说,这几年医院从注重规模扩大转向注重质量提升、重视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引进、重视设备配置、重视技术创新等,先后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阜外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洽谈,建立了常年业务协作关系,同时聘请多名国内专家为医院名誉主任或教授,以带动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此外,在人才工作中,医院一直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紧跟国际医学界节奏,强化学术交流。
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志彬说:“十年来,通过与上级医院名医专家合作、组织全院职工共同学习、聆听外出进修人员心得体会,不仅开拓了我们医护人员的思维和眼界,也极大程度提高了医院医疗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和医疗素质,对医院临床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坚持“患者至上”理念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您好,您对我院的治疗方案是否满意?病情恢复后下转流程是否方便?下转后,有无在社区继续治疗……”连日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不断拨打患者电话,对双向转诊病人进行一一追踪随访。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自2011年以来,医院连续开展了“两围绕”服务模式,即:行管科室围绕一线服务,医护人员围绕患者服务。“两围绕”服务分别每年制定有具体、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从方案制订、动员部署、督导检查、反馈整改、正负激励,到服务水平提升,打造了一个新型的优质服务水平的上升链。
医院的护士们至今都记得,第一年医院将主题定为“温馨服务”,首当其冲的是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的窗口部门和人员:挂号、收费窗口、药房、分诊台、坐诊的医生、护士、保洁、保安……医院发出了“军令状”,能不能给患者一个笑脸、一声问候?
从此,医院里经常能听到“请”字,和“大妈”“大叔”“小朋友”等亲切的称呼,也看到了更多笑脸。于是,当年门诊患者数量和住院总人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去省会郑州甚至北京就医的患者少了。
于是,2012年的“主动服务”、2013年的“亲情服务”、2014年的“提升服务”、2015年的“感动服务”、2016年的“精细服务”……医院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践行着每一个阶段性目标。
随之而来的,是设立24小时转诊预约专线电话、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开设便民门诊、开展卫生支农和对口帮扶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预约诊疗制度、加强学科建设……医院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广泛信赖和赞誉,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出院病人随访满意率达90%以上。
“如果我们把每年的好做法积累下来,把每个近期目标都变成长期目标,形成叠加效应,就可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韩传恩说,办好医院,既需要有服务意识,更需要匠心精神。
服务上去了,团队合作也要跟上来。“从病人进医院到出院,没有环节是不需要团队合作的。”韩传恩说,“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始终是医院的核心价值观。
为增强青年职工的团队合作意识,院工会每年都会组织开展青年职工拓展训练活动,通过一系列游戏和项目,增强团队凝聚力,磨练职工意志意志,为青年职工更好的融入医院大家庭,适应工作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63名综合重症和呼吸重症医务人员,成为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的中坚力量。
“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敢于亮剑。”韩传恩说,完成援鄂任务的背后,主要得益于医院“十年磨一剑”的重症学科建设和学科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稳步前进中,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爱婴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等荣誉称号100多项。
韩传恩说,如今全院2400多名职工,始终以“重德、敬业、求实、创新”的院训严格要求自己,弘扬着医院一直延续不变的“救死扶伤”的使命。(文/葛慧君 图/薛杉)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