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为满足广大观众节日期间的文化需求,内蒙古博物院聚焦中华传统文化,策划了3个线下活动和一个线上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中秋古韵,共话家国团圆,过一个祥和、惬意、博闻的中秋节。
【活动一】千秋鉴团圆
“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形圆晓月,光清夜珠”……在古代铜镜铭文中,常将铜镜比喻为明月,可见那时月亮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有人说,中秋节是铜镜的节日,因为铜镜之上,不仅刻有嫦娥、玉兔、月宫等形象,也承载着我国深厚的中秋文化意蕴,凝结了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智慧,成为一件件传世珍品。这个中秋节,博物院邀您一起巧制胸章,珍藏院藏铜镜上的一幅幅皓月之景。
活动时间:9月10日10:00~11:00、14:30~15:30
活动地点:内蒙古博物院三楼互动空间
参与方式:现场报名
参与对象:6-12岁亲子家庭(每场10组)
【活动二】“一叶知秋”植物贴画
中秋时节,片片秋叶已出现时间的脉络,离开枝头,回归大地。如果说生长是叶子的奋斗,那么飘落就是它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中秋节期间,博物院互动空间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叶知秋”植物贴画活动,一起触摸秋叶脉络,感受自然与生命的脉动。
活动时间:9月11日10:00~11:00、14:30~15:30
活动地点:内蒙古博物院三楼互动空间
参与方式:现场报名
参与对象:6-12岁亲子家庭(每场10组)
【活动三】《玉·见文明——红山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课程
如果用一个符号来代表中华民族,那么一定是龙,如果用一种物质来代表中华文化,那便是玉。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遗址中出土的精美绝伦的玉器,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见证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如何从一件件文物出发认识中国古玉文化的深刻内涵?如何从我国用玉、治玉、尚玉的传统中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通过玉器见证文明?中秋课堂将带领你走进展厅,一探究竟。
活动时间:9月10~11日10:00~10:45、15:00~15:45
活动地点:内蒙古博物院二楼南侧临展厅
参与对象:9-15岁青少年(15人)
参与方式:微信公众号报名
【活动四】趣看文物中秋篇(线上活动)
中秋节,一个象征团圆的节日,一个承载美好愿景的节日。准备好解锁藏在博物院里的中秋节专属文物了吗?趣看文物,拒绝枯燥,“他”和中秋节到底有什么渊源?又能告诉你哪些有趣的故事?不如来听他亲自给你讲。
发布时间:9月10日
参与方式: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微信公众号
文/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马丽侠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2025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