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观察员 华小欣
近日,哈尔滨地铁站某女厕内,一女子因阻止6岁男童进女厕,而和男童母亲发生争执并被拍下视频,男童母亲认为女子态度不好,随后打电话叫来了男孩父亲。
随着该事件在网络上发酵,有网友“扒”出了疑似男童母亲的抖音账号,并在该账号的粉丝里发现一个ID为“阿亮0476”的账号。
由于男童母亲在通话时提到一个叫“张亮”的名字,网友们便将“阿亮0476”与孩子父亲联系起来,怀疑其系男童父亲,并在评论区发表了大量攻击辱骂性的话语。
1月31日,“阿亮0476”手持身份证发布了一则澄清视频,视频中他表示,自己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目前在通辽市工作,既不叫张亮,也并非近日处于舆论中心的男童父亲。他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关注了男童母亲的账号,但此前与其并不相识,希望广大网友能认清事实,还他一个清白。
近年来由于社会事件而引起的“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屡见不鲜,因为网友们找错人而引发的“误伤”也时有发生。
身陷于网络暴力的人们,有人被公布了隐私,有人被打爆了电话,有人遭到了恶意骚扰,苦不堪言。
网络暴力是指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受害者进行谩骂、抨击、侮辱、诽谤等,并对当事人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
“网暴”的成本很低,一句咒骂侮辱的话,一串阴阳怪气的表情,就会给对方造成巨大的伤害和困扰。
但遭受网络暴力后的维权成本却很高。
许多受害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无法再继续正常生活,但最终得到的赔偿却十分有限,已经受损的名誉也难以恢复。
正如莫名其妙被卷入事件中心的“阿亮”一样,在遭到“网暴”后,他不得不拿着身份证“力证清白”,否则侮辱谩骂还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甚至影响到其个人生活。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网络暴力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法律术语。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暴力不在法律规制的范围之内,正所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一旦“网暴”造成伤害,人们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权益。
在“阿亮0476”发布了澄清视频后,有部分曾恶语相向的网友删除了自己之前的恶性言论,并在评论区向“阿亮”道歉。
但删除的评论并不能抹除之前网友们的恶语相向,一句“对不起”也不能让造成的伤害消失。
在抖音app发表评论时,有一句“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或许我们每个人在发言前,都可以先对着这句话思考三秒钟再发表自己的评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语言温和一些,让情绪冷静一些,让同理心再多一些,让网络暴力再少一些,这样大家所处的网络环境能变得更加和谐。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2025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