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社会 > 正文

  农历正月里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依旧忙碌。作为抗击新冠病毒危重症感染的最前线科室,在患者方面做了哪些针对性举措?现有医疗资源能否满足患者的需求?春节期间,我们走进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重症病房,进行实地探访。

微信图片_20230202225338.jpg

  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巡诊专家组及重症医疗救治专家组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医疗救治,提高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及其他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保障医疗安全,推进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工作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医院成立了由36名专家组成的11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巡诊专家组及重症医疗救治专家组”,其中18名专家成员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张卿主任的带领下对口包联中医科、全科医学科、放疗科、骨科、蒙医科、肾内科、急诊外科、甲乳外科等全院36个临床科室的救治工作。

微信图片_20230202225346.jpg

  “全院实施‘一盘棋’、‘一张床’战略,划分的11个诊疗区域,每个区域都有2位呼吸与危重症专家进行巡诊,有序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工作。特别是重症、危重症患者,保健康、防重症,降低病死率是最重要的一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立红介绍。

  调配扩容 增设病区 提高收治能力

  为了满足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对住院床位的迫切需求,提高收治能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调配扩容,ICU床位数从12张迅速扩增到全区域床位数156张,并将三个病区全部设定为“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配合医院推进落实“全院打通”方案,在医院内外科可用床位最大限度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缓解了“一床难求”的困境,确保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微信图片_20230202225350.jpg

  走进ICU,重症病房里的床位满是正在接受救治的患者。上心电监测、建立多组静脉通路、采集动脉血、测血糖、做心电图、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症,医护人员们对症治疗,实时监测。

微信图片_20230202225354.jpg

  患者和床位增多,医护人员不停地奔忙在病房和病床间。“这段时间,是我23年职业生涯里最艰难的时刻,也是最令我难忘的日子”王立红说到。面对大量的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们尽可能地压缩休息时间,甚至有医护强忍“阳”后的身体不适,坚持上岗,争分夺秒抢救急危重症患者。

  专家下沉 医护同舟共济 迎战重症高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多数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患者入院时多数有血氧饱和度低、呼吸困难,需要有创、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等进行辅助通气的情况,且危重症的老年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需要24小时持续严密监测,持续观察,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陡增。

微信图片_20230202225357.jpg

  “患者人数激增,医护人员也相继感染,但大家都在坚持,医生方面不论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或是住院医师,全部下沉一线,平日里医生会分一线、二线、三线,现在三线的主任医师也会值一线的班,一个班次二十多小时非常忙碌紧凑;护士们也很辛苦,从早7:30到晚6点两班倒,只有三个护士,要负责监护12余名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有时十多个小时连续工作不吃不喝,情况好的时候,三个人抽空轮替着吃饭,匆忙垫垫肚子就又像踩着‘风火轮’似的穿梭在各个病床旁……”王立红双眼含泪讲述到。医生作为救治工作的“大脑”,护士就是救治工作的“四肢”,协调配合,精细运作,同舟共济,目的只有一个——救治每一位患者。

微信图片_20230202225401.jpg

  随着感染高峰期的到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在全力救治患者的同时,机动调配医疗资源,专家下沉出诊、巡查、线上线下进行指导;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进行研判明确诊断,对死亡患者及时做出诊断判定;护理人员90%以上坚守在岗,病房扩建、制定制度、明确职责、合并科室、搬运物资、清洁消杀、转运患者、仪器设备检测、抢救患者……时刻备战,全力配合,全体医护同呼吸、共战疫,竭尽所能投入到迎战重症高峰的战役中。

  岗位上的年

  进入医疗救治新阶段,我们也迎来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老百姓欢喜团圆的除夕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里依旧灯火通明,病房里仪器滴滴答答的声音,淹没了除夕夜里的烟花爆竹声。值班医生张园在接班不到两小时里,已连续收治了两位急诊和ICU转来的危重症患者,在完成患者的一系列治疗操作后,抬头已是大年初一的凌晨,一桶泡面就是张园的年夜饭……

微信图片_20230202225404.jpg

  三年的抗疫之路,也是张园医生同病魔抗争的三年,她长期需要服用激素,却从未因个人身体原因缺席过医疗救治工作。抗疫期间,她不但是医院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组成员,还负责呼吸科病房、门诊和包联科室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门诊出诊等相关工作,在疫情高峰期,她拖着病痛的身体穿梭于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病房,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一一进行详细会诊,并为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问到她一直坚守岗位的动力,她说:只要我身穿白衣一天,只要还有患者需要我,我就必须坚守在病房,在患者床边,这是我的“阵地”。看到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那就是我坚持的动力!

  此时此刻,重症监护室中的医护们也还在忙碌着……

  兰玉平是奋战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里的一名普通护士,主要从事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三年疫情,从签下请战书,到穿上防护服奔走各处,她说,三年来感触最深的就是医务人员像军人一样,“既有战,召必应,应必战”,一次又一次背起行囊奔赴于战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用心上好每一个班,做好危重症患者的每一项护理工作。兰玉平说自己不后悔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因为她在做着自己热爱且有意义的事。

微信图片_20230202225408.jpg

  李续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呼吸治疗师,同时也是呼吸重症里一名专科护士。三年来,李续多次执行抗疫支援任务,湖北荆门、上海张江方舱医院、二连浩特,都留下了他无畏逆行的身影。李续说,每段经历都使他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真正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每个人都深怀“家国情怀”,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微信图片_20230202225413.jpg

  元宵佳节将至,岗位上的“年”也仍在继续,这一群身着白衣的奉献者,让“健康团圆”这个词更有深意!(文/刘洪杰 图/谢凯隆)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张弛
67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从北疆出发,一路“逆行”飞武汉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