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三名年轻人在四川德阳什邡市一处林场内选择了服毒自杀。
“如果能早点得知,或许能阻止他们走向死亡。”“网络劝生者”徐世海叹道,4月中旬,网上就出现了“四川成团,有没有人一起”的“自杀邀约”,遗憾的是,尽管他和志愿者多方打听,却没有任何消息。
在他看来,轻生者在挣扎犹豫时,是可能会发出“求救信号”的,如果能“截获”这些信号,或许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网络,成为部分轻生者“约死”的渠道,劝生者们也利用网络“掩护”,发现、干预、帮助轻生者。
和徐世海一般在网络劝生的,还有很多。劝生者们有的是自己经历过苦难,希望为别人“撑伞”,有人希望自己的技术能帮到人。而他们,也希望有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聊天群里相约“重启”
据4月24日四川德阳什邡警方通报,20日下午,3名年轻男女由外地到达什邡市蓥华镇某地后,在林场深处服毒自杀身亡。
“非常可惜,没有提前找到他们的信息。”4月27日,“网络劝生者”徐世海叹气道。4月中旬,曾有一位有关注自杀话题的孩子收到了一则模糊的邀约,大致为“四川成团,有没有人一起”,好在孩子家长发现了蛛丝马迹,阻止了孩子,并将这则消息告知了他。
徐世海说,在一些约死群聊,某地成团,往往就是“自杀邀约”。但遗憾的是,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线索,尽管他和志愿者多方打听,但这次却没有结果。
没过多久,徐世海就看到3人在什邡一处林场服毒自杀的新闻。他不敢肯定上述的邀约和这件事有关联,但他想,如果能提前多找到一些信息,或许能阻止3名年轻人的逝去。
警情通报
几年前,徐世海的儿子自杀身亡,遗言也没有留下。徐世海整理儿子生前社交账号时发现,儿子的自杀或许不是毫无征兆,儿子曾在网络群聊中关注着死亡的话题,倾诉着自己的苦恼,但他都未能提前得知。于是,他开始成为一名“网络劝生者”,藏匿在“约死群”中,帮助一个个想要轻生的人,避免悲剧重演。
徐世海观察发现,“约死群”的形成,往往是年轻人们在某一大群内有共同吐槽话题,随后再组建小群,而当小群内部分人的自杀情绪产生共鸣后,就会形成“约死群”,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是在讨论死亡方式、地点等信息了,很难再加入。即使被举报封禁,又能重新在其他群聊内聚集。
越接触这些“约死群”,徐世海越觉得触目惊心。“有的孩子对死亡根本没有清晰的认知,他们认为死了会在平行世界重生,所以,他们也会把死称作重启。”徐世海说,更令他担心的是,原本处在摇摆阶段的年轻人,会因为其他人的怂恿或共鸣,而坚定想死的想法,“他们的生死,可能就只相差一句话,劝生则生,劝死则死。”
“劝生是门技术活”
慢慢地,徐世海开始主动干预,他希望能通过网络获取轻生者的“求救信号”,倾听轻生者的苦闷,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刚开始,徐世海总是因为发言过于“正能量”而被踢出,随着时间推移,他慢慢把准了“脉搏”,开始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会主动在群里呼叫管理员,“把这个天天讲道理的踢出去。”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专业,2021年,徐世海去考了心理咨询师考试。
徐世海伪装成青少年,“潜水”在一个群聊里时,发现一位群成员情绪激烈,想死的念头很直白。为了能和他沟通,徐世海给他留言说,自己比他年纪还小,现在也很不开心,但总是没有勇气寻死,能不能带带他。
徐世海说,他和这位群成员互加好友后,他先向对方吐槽。没想到吐槽完后,对方还反过来劝他。建立信任后,两人的沟通也开始顺畅起来,最终男孩回归到了正常生活之中。
“劝生是门技术活,如果讲大道理立马就被拉黑。”徐世海说,劝别人最重要的是要感同身受。他会和轻生者聊生活,讲起自己的糗事,倾听对方的烦恼,甚至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了信任基础,他即使被“识破”或主动告知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会再出现无法交流的情况。有时候,他甚至会主动揭开伤疤,提及自己儿子的去世。
但有的时候情况紧急,留给徐世海的时间不足以支撑他慢慢建立信任。徐世海回忆,曾有个男孩给他发了一段拿着农药的视频,说自己打算喝药自杀。徐世海只能告诉男孩,打开瓶盖闻一闻,“你看受得了这个味道吗?”同时,他告诉男孩,农药会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还会耗尽家财,苦劝之后,最终男孩放下了药瓶。
徐世海
从轻生者到“北极星”
王文杰(化名)在中学时期曾遭遇校园暴力,在低落和痛苦中度日。但当他走出来后,他选择了为他人“撑伞”。上了大学后,他先是成为反校园暴力志愿者。后被徐世海卧底“约死群”劝生的事迹触动,他在去年年底也成了一名“网络劝生者”。
王文杰和十几个志愿者们成立一个网络劝生团体,起名“繁星救援队”,希望他们能像星星一样,成为黑夜里微弱但坚定的光。他们彼此分工,有人负责宣传,有人负责心理疏导,也有人和他一起潜伏救援。
王文杰曾和队友通过热心网友举报,卧底进一个六年级女孩创立的“约死群”,一步步和女孩取得联系。他们慢慢了解到,女孩遭受校园暴力,觉得生活无望,每天都想跳楼。王文杰和几名队员轮流陪女孩聊天,聊她感兴趣的话题,逗她开心。他们还会给女孩介绍死亡的概念,经过一周多的沟通,女孩的情况逐渐好转。
21岁的小雯(化名)也曾险些走上自杀的不归路。小雯出生在四川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离异后随母亲生活,但母亲对她动辄打骂。窒息的家庭氛围,让她不敢和别人交流,她还遭受过校园暴力,一度处在抑郁边缘,甚至在初中时跑出门准备买一瓶老鼠药结束一生。好在老板看她年纪小,拒绝卖给她。在外婆、同学的帮助下,小雯逐渐变得乐观积极。
小雯告诉记者,她并不恨自己的母亲和伤害过自己的人,也不会觉得自己很惨,“是那些过往成就了如今的我,经历过生活苦难的人,最知道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爱和温暖。”
20岁时,小雯选择成为“树洞行动救援团(下称树洞救援)”志愿者。她想,自己经历过这些事,能够更好理解别人。
“你还好吗?”这是小雯在接触轻生者时常用的开场白,她觉得虽然这只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但有可能在他们死水般的心湖漾起波澜。
小雯曾遇到了一位和她有相似经历的女生小玲(化名),大专生,和她在同一城市,但身患抑郁症且需要药物控制。小雯看到其在网络发布的轻生信息后,决定和她聊一聊。一聊,就是近一年。
从聊天中,小雯得知,小玲不仅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身边的人也不理解,甚至打击她,让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她总是哭,总觉得是自己哪里没做好。”
一次偶然间,小雯在学校看见了一位盲人女孩,下雨天拿着盲杖带着吉他走向教学楼,小雯拍下了盲人女孩的背影,并发给了小玲。小雯说,这张照片让她们俩都十分触动。小玲还告诉她,自己把这张照片保存下来了,自己坚持不下去时就拿出来看看。
从小玲后来的分享中,小雯欣慰地了解到,小玲的药量在逐渐减少,生活走上了正轨,此后,她也从未提起过自杀的想法。
不久前,小玲还告诉她,自己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并给她发来了感谢的话:“你就是我的北极星,不论天空再怎么黑暗,只要找到了北极星,就能辨明方向。”
“沉默的老人”问题更严重
如今,“约死群”变得更加隐秘,甚至用各种词语规避平台监控风险。但徐世海依然奔波在劝生的路上。
徐世海认为,轻生者的留言,很有可能就是对方在向外界传递求救信号,如果能看到信号并给予帮助,就可能挽救一个人。而他同轻生者交流时,除非情况紧急,他会避免问起对方的姓名、住址等信息,防止对方抵触,“我对他们来说是陌生人,他们向我倾诉,不会泄露秘密,反而对打开心结有好处。”
而小雯所在的“树洞行动救援团”则通过运用AI算法,筛选网络上有自杀倾向者,由志愿者主动干预,暂缓轻生者的脚步。
该团队的创始人是黄智生,他是深兰科学院医学知识图谱首席科学家、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系终身教授。黄智生介绍,树洞救援自2018年以来,已进行了约6000次的救援,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暂缓了自杀。他们在度过“至暗时刻”后,会有明显改变,甚至有轻生者后来成了帮助别人的志愿者。但不可避免的是,仍会有极小部分轻生者自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黄智生告诉记者,生死对一个人来说是天大的事,一个人形成自杀的想法很可能是经过长期思考的,但死亡并不一定是当时的最优解,就比如深夜做的决定,白天很可能就自己推翻了。干预就是帮助对方“暂缓脚步”,不要轻易选择不可逆的死亡。
在黄智生看来,成功阻止一次自杀,只能说是暂缓危机,因为无法完全保证当事人今后的状况,干预自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干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陪伴,且陪伴是长期的,经常需要三四个月,甚至会长达三四年。即使团队已经有约700名志愿者,但力量仍显得十分有限。另据深兰科学院数据研究显示,相较于有着更为强烈的网络表达欲望的年轻人,大多数老年人没有网络倾诉的意愿,他们的自杀数量更大、问题更严重。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力量帮助到轻生者,不仅是在网络留言的年轻人,还有沉默的老人。
徐世海说,虽然他在劝阻轻生者,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拯救别人,而是给轻生者提供帮助,在他们需要帮忙时拉一把。但他和志愿者们的力量有限,需要全社会参与进来,“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