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社会 > 正文

央视网消息:今年是汶川特大地震15周年,在纪念日到来之际,位于四川绵阳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收到了一份来自浙江德清的特殊纪念品,这是一位老人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相隔千里,这份特殊纪念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

启程去四川前,家住浙江省德清县新市古镇的陆文庆和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收拾着准备带上的物品。草帽、热水壶、水杯、布鞋,这些已破烂不堪的生活用品是陆文庆的父亲陆松芳生前常用的东西。 

时光回到15年前。2008年5月14日一早,一位老人手上沾着煤渣,把1000元现金和一张万元支票递给了募捐人员,他说要捐献给汶川地震的受灾群众。老人名叫陆松芳,那年他已经78岁。

陆松芳老人的工作是给煤饼厂送煤,一车煤饼400公斤,一天下来收入只有40元。捐出的11000元是老人多年积攒下来的辛苦钱。

陆松芳生前影像树要根好,人要心好。

“树要根好,人要心好,做人良心第一”,这是陆老始终埋藏在心底的人生哲理。四川雅安地震,陆老捐出12000元;疫情期间他又捐出2万元,这笔钱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养老补贴。 

2013年,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从那时起,陆老捐赠的照片和捐款单就一直陈列在纪念馆“八方支援 共克时艰”的板块中。

今年1月14日,92岁高龄的陆松芳安详离世。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消息,立即与当地政府联系,想征求陆老家人同意,在纪念馆内展出陆生前使用过的实物。 

跋涉近2000公里,陆老的家人在今年5月12号前,将陆老生前使用的实物带到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文物征集保管科科长 白强:这顶草帽反映了陆松芳老人一生相当节俭。它背后的故事是抗震救灾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爱心的传递。

纵使岁月沧桑,陆老这双数过无数煤饼的大手,捧出了金子般的心。陆松芳老人的故事也走进了高校思政课堂,让青年一代更真切感受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 

绵阳师范学院学生 杨婉堃:人有德行,如水至清,陆老这一生平凡且伟大,他用他弯下的脊背感动和影响着无数的中国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向陆老学习,向他致敬,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韩晓娟:我们就是要把这种精神传承好,弘扬好。让我们的青年大学生汲取到一种动能,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未来的工作当中去传承,去弘扬。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69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绣”美内蒙古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