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桂林召开全区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
广西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海龙(右一)在桂林中院党建文化活动中心调研。
桂林中院与广西师范大学举行桂林法院系统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桂林市奎光学校学生在桂林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
桂林中院举行“护航山水·最美法官”“两个确立”主题教育暨清廉机关建设知识竞赛颁奖仪式。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永恒主题,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促公正,提效率;重自律,强队伍,着力建设集党建、廉政、法治和惠民于一体的法院文化,全力打造具有新时代桂林特色的法院文化名片,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审判执行“硬实力”,为桂林法院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2022年,桂林中院“法徽耀山水·文化筑先锋”品牌获评全区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示范单位,并再次荣获全区法院绩效考评先进单位。
以文铸魂
筑牢法院文化根基
走进桂林中院,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正门前绿茵茵的草坪上,“持正守廉”“明法慎断”“德润人心”“法安天下”“厚德”“崇法”六块石刻格外醒目,时刻提醒着干警要尊崇职业操守、慎重使用好手中的审判权;“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内琳琅满目的书籍和整洁温馨的环境,为干警带来了舒适的阅读体验;“干警之家”文化墙展示着干警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育之。2022年8月1日,经过历时半年改造的桂林中院机关党建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启用,与该院的文化展览馆、图书馆连成一体,为“创建模范机关、建设清廉机关”提供了交流学习、开展活动的平台。
据了解,桂林中院机关党建文化活动中心是全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实质化”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其目的之一是培育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法官。
2021年10月,桂林中院结合实际,提出了“提升高度、挖掘深度、凝聚厚度、拓展广度”和“三个营造”的工作要求,其中要求营造法院文化氛围是核心,每名法官都应该是活动的“主角”,有了好的文化氛围,才能有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更为团结向上的氛围。
2021年以来,桂林中院按照“显特色,重实效,接地气”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法院文化建设实质化方案,重点突出宣传展示,确保文化的政治性、规范性、庄重性、协调性、专业性,充分发挥文化环境的浸润塑造和教育激励作用。
推动“一院一品”特色发展。在图书馆设置“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特色文化学堂,利用“中国百年清官第一村”——灵川县江头村的爱莲家祠廉政教育基地,广泛宣传桂林古代官员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感人故事,激励干警养成尽职尽责、戒除贪欲、律己奉公的政治自觉,依托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干警从中汲取奋进力量,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
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重实效。打造“一中心一展馆一书屋”,将典故、法律、案例、格言等法治文化元素,在办公楼每一层显眼位置上墙展示,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文化氛围,让干警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汲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髓,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培树“法徽耀山水·文化筑先锋”文化品牌接地气。“我们致力于为干警打造精神家园,通过文化建设加强法院党的建设,按照‘要毫不放松抓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落实严管厚爱’要求,打造过硬法院铁军。”桂林中院院长杨晓春表示,要以“一中心一展馆一书屋”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要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干警,以文化建设增强干警对法院工作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让干警们从厚重的历史中找准定位、从文化的积淀中获取力量、从精神的传承中坚定初心、从荣誉的鼓励中勇毅前行”。
打造培养文化阵地基础“硬实力”。以文化引领服务审判执行工作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初衷,以终生学习理念提升审判执行工作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目的。如今,桂林中院精心打造的“一中心一展馆一书屋”已成为桂林法院文化“铸魂”的重要载体之一,跟随新时代审判事业发展,内容不断丰富更新,处处可以看到坚实的文化精神家园。
一年前,法官助理宋京钢来到桂林中院,报到后的第一站便是参观院文化展馆。“通过参观,让我对桂林法院的历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增强了职业尊荣感和自豪感,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要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法院增添光彩”。
“我们通过强化阵地基础‘硬实力’与营造党建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清廉机关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桂林中院政治部主任文明说。
以文化人
开展丰富主题活动
近年来,桂林中院将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队伍建设有机融合,让全体法院干警从身边人、身边事中获得共鸣,从小故事中感受人间大爱,增强信心决心,树牢核心价值观。
桂林中院三楼的“清风茶室”是该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建“先锋领航·法耀山水”党建品牌,将清廉文化融入党建、队建及审判,全面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和清廉机关建设所采取的一个具体举措。
一壶清茶,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谈话人与谈话对象相对而坐,简单而又充满温馨。
据了解,桂林中院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警,在“清风茶室”进行提醒谈话,喝一杯廉政交心的“绿茶”;对需要诫勉教育或纪律处分的党员干警,喝一杯诫勉教育的“红茶”,以茶喻廉、喝茶道廉。
2022年9月的一天,桂林中院一名干警因民间借贷与他人产生纠纷,被机关纪委在“清风茶室”约谈。
“谈话前我很忐忑,但谈话后我心里原有的抵触和担心都烟消云散了,心情反而平静了,感谢组织。”谈话结束后,这名干警由衷地感叹道。
据统计,自2022年8月建成“清风茶室”以来,机关纪委、驻中院纪检监察组、督查室共对20多人进行提醒谈话。
桂林中院通过开展清廉文化建设,抓好重自律、强队伍工作,抓实建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要真正让广大干警有危机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短板和弱项,把业余时间用来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杨晓春说。
“法安天下”“持正守廉”,桂林中院图书馆里,审管办法官梁春弟正与书法小组的小伙伴聚在一起研习书法,于楹联尺幅间书写法治情怀。
每周五中午,桂林中院图书馆内会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法官们在这里放声高唱红歌,吟诗作画,挥毫泼墨;健身馆内,每天晚上都有干警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放飞激情,强健体魄。
桂林中院还充分利用桂林红色资源,依托“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打造红色现场教育、红色主题沙龙、红色经典影院等“红色+N”主题活动,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以红色教育砥砺对党忠诚政治思想品格;长期举办“漓江法苑·三人行系列文化沙龙”活动,举行“共筑好家风·喜迎二十大”“忆百年峥嵘·谱青春华章”“花样年华·艺术人生”等主题活动,并邀请桂林市群众艺术馆、非遗传承人等与干警们近距离交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通俗”的方式播种在干警心间。
一场场活动、一次次探索,桂林中院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为干警上好政治教育“第一课”、红色传承“初心课”、廉政教育“警示课”、政法英模“思齐课”。
以文惠民
推广法治文化品牌
“大家知道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什么吗?”
“宪法。”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法律又将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了解一下吧!”
2022年5月12日,桂林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讲解员刘双菊正带领桂林市田家炳中学师生参观,为他们讲解法律知识。这是桂林市法院以文惠民、推广法治文化品牌工作的一个缩影。
以文惠民,法润民心。三年来,桂林中院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群体法治宣传工作,打造体验式法治文化阵地,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建成桂林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浏览展板、观看动画和专题片、模拟法庭观摩体验,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参与和互动中学法,促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有机结合。自2022年2月28日基地正式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学习近200批次,共4000余人次。2022年底,该基地被确定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2022年9月14日,桂林中院与广西师范大学在广西师大王城校区举行桂林法院系统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杨晓春与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共同为基地揭牌。
设立桂林法院系统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是桂林中院依托桂林文化名城资源,推动桂林法院文化发展,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魂的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具有新时代桂林特色的法院文化,提升桂林法院的法治文化品味的又一重要举措。
基地揭牌以来,双方共开展研讨交流5次,桂林中院还与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挖掘基地法治文化内涵,在法治传统文化的学习利用方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推动司法实践与法治理论深度融合。
桂林中院还不断深挖桂林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治基因,打造了“法徽耀山水·文化筑先锋”“法耀茶城·文润瑶乡”“独秀法韵”“叠翠聚彩”等文化品牌。
此外,近年来,桂林中院在自治区、市组织的各类文艺汇演中获奖12项,十余部作品荣获全国、全区法院微电影微视频奖,桂林中院宣传科被评为人民法院媒体融合工作先进集体。以小案件讲述大道理,开展“巡回法庭进千家”,法官送法进企业280余场,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走进校园普法释法300余次。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柔软的力量,最能浸润人心,文化就是这样的力量。”桂林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机关党委书记张德生说,文化建设旨在以文化人、贵在喜闻乐见、重在入脑入心、要在常抓不懈,唯有此,才能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法院高质量发展的“硬力量”。(记者 费文彬 通讯员 余作才 蒋 励)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