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社会 > 正文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老年公寓,工作人员为失能老人进行日常护理。

  本报记者 王欣悦摄

  在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张坪社区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医疗区内,护理员陪老人就医。

  本报记者 王欣悦摄

  老人在家中享受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上门服务。

  白嘉欣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只有居家、社区、机构3种养老模式各展所长、相互融合、相互衔接,才能将庞大的养老需求合理“分流”。因此,要引导养老机构明确自身定位,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失能、失智等困难老年人,民营养老机构为更多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的医养、康养服务。同时,鼓励养老机构打开院门,把专业化的服务送进家门、送到社区,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精神陪伴方面的需要,真正把老年人留在家中、留在社区,从根本上减轻养老机构的床位压力。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一家公办养老机构不再一床难求,正是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支撑的结果。

  ——编  者

  九龙坡区老年公寓,是重庆一家公办养老机构。

  过去,要在这里申请一个养老床位,几年都排不上。如今,公寓入住率稳定在75%左右,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交申请即可入住。

  从一床难求到无需等候,原因何在?这一情况,反映出当地养老服务业的哪些变化?记者进行了探访。

  公办养老机构转型——

  从以服务自理老人为主,转向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

  绿树掩映下,几栋橙顶黄屋经过翻新,整洁美观。这里是九龙坡区老年公寓,全区唯一的区级公办养老院。

  “老人家,吃饭啦!”推开203房门,护理员王辉平端来温水,为万爷爷洗脸、洗手,擦净后用润肤霜涂在老人脸部、手上,而后帮他系上围兜,协助他进食、吃药。

  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万爷爷曾多次入院治疗。出院后因没有得到24小时专业照护,导致病情不断反复,已处于半失能状态。2019年,家属将他送至九龙坡区老年公寓。

  整理床铺、换洗床褥、测量血压、游戏互动……在王辉平日复一日精心护理下,万爷爷精神状态日渐好转。“吃得好睡得好生活好,住在这里很舒心。”万爷爷对养老院的服务赞不绝口。

  在几年前,像万爷爷这样的老人,却很难入住九龙坡区老年公寓。

  “当时的服务对象多数为自理能力较强的老人,公寓无法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再加之社会上养老机构数量少,质量也参差不齐,导致大家扎堆公办养老机构。像九龙坡区老年公寓,排队好几年都排不上一个床位。”老年公寓负责人邹芳说。

  这种情况在2016年开始得到缓解。

  那一年,九龙坡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为鼓励养老产业发展壮大,九龙坡区推出了一揽子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运营公办养老机构、对新建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每年给予运营补贴……

  政策支持下,民营养老机构迅速发展,市场细分也更加明晰。“2016年那年,仅仅在我们石坪桥街道,新开了大大小小十几家养老机构。”邹芳说。

  也是在那一年,邹芳所在的企业顺利中标并以公建民营形式,正式接管九龙坡区老年公寓的日常运营。作为负责人,邹芳决定转型,重新明确自身定位,从以服务自理老人为主,转向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

  谈起转型的原因,邹芳说,一些民营养老机构基于风险和收益考虑,往往不愿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这就留下了服务的空白点。而且我们是公办性质的养老机构,也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兜底保障。”

  为实现转型,九龙坡区老年公寓将近80%的传统自理养老床位,换成专业护理床位,并配套专门适老设施;全面引入智慧养老系统,涵盖入住信息管理、床位分配、员工管理、标准化操作等各方面;要求所有护理员参加培训,100%持证上岗,并特别配置了专业养老护士,优化人员照护比例。

  为支持老年公寓转型,政府拿出一系列措施。2016年以来,总计投入460万元进行装修改造,同时按照每位老人每年2400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

  更规范、更专业、更普惠,老年公寓成功转型。“养老机构完成60%的入住率,基本上都需要2—3年。”邹芳说,改造后的九龙坡区老年公寓,一年半入住率达到80%,目前稳定在75%左右。同时,作为普惠型养老机构,人均收费标准每月3200元,低于市场平均价格。

  九龙坡区老年公寓不再一床难求,除了自身转型外,更离不开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对养老需求的“分流”。由社会资本运营的医养结合机构,可以为有各类医养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基层养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又把大量老年人留在社区,实现居家养老。

  民营养老院探索医养结合——

  为有各类医养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如果没有家门口的这所民营养老院,张程敏真不知道应该把妈妈程凤仙送去哪里。

  前段时间,81岁的程凤仙老人因冠心病做了手术,出院后伤口始终未痊愈,再加上患有高血压、肺气肿和哮喘,都需要定期治疗。原本张程敏看中了九龙坡区老年公寓的照护能力,但因为距离太远放弃了。想要自己照顾妈妈,又赶上毕业季,身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的她,有点力不从心。

  正在发愁时,朋友带来了一个信息。石桥铺街道张坪社区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就在张程敏所住小区附近,是一家医养结合的民营养老机构,可以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诊治和照护。

  张程敏动心了。一番考察后,她把妈妈带到了这里。

  “您最近血压控制得不错,我给您调整了一些药,还是要多休息,注意饮食。”记者在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见到程凤仙时,医护人员正在为她开药方。

  “妈妈以前定期要去医院治疗。现在,医生直接到老人房间巡诊,不用去医院就能看病、取药,还能享受到医保报销等各种医疗服务。”张程敏觉得自己选对了。

  养老机构看不了病、医疗机构养不了老,是老年人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2016年以来,九龙坡区鼓励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在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中医门诊开进了养老院。院区有两栋建筑,一栋是医疗区,一栋是养护区。两栋建筑实现空间与管理上的无缝连接。老人一旦生病,不用出养老院大门,就能通往医疗区病房。

  “医疗区有专业医生、护士,每天早晚两次查房,密切观察老人生命体征变化。养护区内,护理员会针对老人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护士进行沟通。”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负责人陈春祥说,中心建立了老年急性期治疗、中期照护、康复护理、长期照料与临终关怀等健康服务体系,为高龄、失能、失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医学与生活照料。

  “机构离家近,拥有自己独立的医疗区,看病方便,又能享受医保报销。”听说家门口建了医养一体的养老院,九龙坡区居民张济文第一时间就上门了解。“我父亲患有轻微阿尔茨海默病、冠心病、脑供血不足。我们工作忙,一直想给父亲找个专业的医养结合机构。”实地来院查看情况后,张济文当即为父亲预订了房间。

  “每名老人在正式入住前都会先到医疗区进行首次健康体检。护理员会根据体检结果和医生提示,为每位老人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方案。”陈春祥说。

  “根据等级评估表、风险评估表,您父亲属于介护型老人。”医护人员和护理员一起评估张爷爷的身体情况后,将照护计划卡递给张济文。医护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护理员建立生活档案,张爷爷的入住流程正式完成。

  去年10月6日,张爷爷感觉到头晕、身体不适。巡查的护理员发现后,立马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医生杨丹带着护士到场查看。

  “脑供血不足!老人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同意住院治疗?”为老人进行初步诊断,杨丹通过电话征求家属意见。在得到肯定答复后,老人由护理员转移到医疗区住院部。

  由于救治及时,张爷爷病情明显好转,很快就从医疗区出院,重新回到了养护区。“真没想到,服务这么好。救护全程都有爸爸熟悉的护理员陪同,让我们很放心。”张济文十分感慨。

  “医疗服务始终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痛点。在专业照护服务无法满足各类医养需求的情况下,我们鼓励养老机构兴办康复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实现养中有医。这些医疗机构要经过卫健部门审批,服务能力要达到一级医疗机构的水平。”九龙坡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赵顺平说,“医养无缝连接,既能有效缓解辖区养老机构与医疗资源的压力,又能让老人得到24小时的专业服务。”

  基层养老机构形成体系——

  把超过90%的老年人留在社区、留在家中

  在九龙坡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只有3000多人,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0万人。如此庞大的养老群体,仅靠九龙坡区老年公寓等各类机构无法满足需求。

  “要从根本上缓解养老机构压力,必须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把超过九成的老年人留下来,实现居家养老。”赵顺平说。

  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探索实行“中心带站”模式——利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资源,补齐社区养老服务站短板。以“中心”带“站点”,从而覆盖整个养老群体。

  2018年,重庆市实施了社区养老千百工程,遴选100个街道来建设重庆市级示范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上接医养结合机构,下接社区养老服务站,形成了机构、社区、居家“三级联动、中心带站”的格局,让优质养老资源延伸到家庭。据介绍,政府给予医养结合机构一定的补贴,吸引其建设运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带动社区服务站运营。

  这样,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的所有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由中心提供的居家上门照护等服务。部分社区老人无法在家养老,但又不愿离家太远,可以选择入住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享受全托管服务。有更高医养需求的老人,可入住医养结合机构。

  九龙坡区按照“一镇街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目标,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100个。每个站点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设置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生活照料和健康管理等四大功能。

  “这意味着资源互享,共融共通,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赵顺平告诉记者,不同类型的老人可以享受到不同种类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针对身体健康、具有完全自理能力的老人,社区开办老年食堂,设置棋牌室、手工室,开设手工插花、智能手机学习、声乐唱功、书法绘画和舞蹈等兴趣活动班,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康养公益课程、健康知识讲座、防诈骗宣传、爱心义诊等服务,满足他们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针对没有特殊疾病但需要日常照料的老人,社区会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由专业人员定期上门走访,为老人提供饮食起居、洗漱陪伴方面的服务。

  九龙坡区红育坡社区居民谭宽明老人就属于这种情况。他无子女,只有一位年迈的姐姐,不能长期陪伴在侧。社区便为他申请了每月2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小程序上一点,就有人上门服务。”谭宽明说。

  为谭宽明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名叫山雪苹,来自红育坡社区养老服务站。就在前不久,她还救了谭宽明的命。

  那天,山雪苹像平常一样到谭宽明家进行居家服务。久敲家门不开,只听见老人发出微弱的呼声。于是她立即拨打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第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电话。10分钟后老人被送往医院,经过抢救稳住了病情。

  自那以后,山雪苹就成了谭爷爷最贴心的“山妹儿”。

  扫一眼钟表,上午11点,谭宽明笑着等在饭桌前。接到谭宽明的订单后,九龙坡区智慧养老云平台自动指派山雪苹上门服务,并生成全流程服务清单。不一会儿,山雪苹便提着饺子上了门。

  “谭叔叔,这是站里包的饺子,您尝尝。”山雪苹一边从保温袋里拿出水饺,一边从怀里掏出血压仪,“您最近血压有点高,记得准时吃降压药哦!”

  “山妹儿有空就上门帮我煮饭、洗衣、打扫房屋卫生,还陪我说话。”谭宽明满是感慨,“像自己的女儿。”

  “明天中心要来养老服务站开展爱心体检活动,你记得来做一个全身检查噢!”临走前,山雪苹又叮嘱。

  “如今每个养老服务中心下辖5个养老服务站,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层养老体系,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很多像谭爷爷这样的老年人就可以放心居家养老。”赵顺平说,尚能居家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也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居家护理服务,每月200元、300元标准,包括助医、助洁、助浴、助急等服务内容。

  “这就为老年人和家属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居家养老有服务,确需全程专业看护则采取机构养老的方式。”赵顺平说。

  如今,重庆已建设“中心带站”联合体216个,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2728个,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每年惠及城市老年人10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在转换养老思路,开始借助居家和社区的力量,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服务。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72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山东枣庄铁花火雨迎元宵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