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潮流
穿过走廊,来到406室的门口,防盗门内时而传出阵阵欢笑声,里面正在进行一场派对。这里,是一家青年旅社。屋内的年轻人,已在这家青旅住了四五年。北漂伊始,他们选择住进青旅,本是为了节约房租开支,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薪资早已不再“囊中羞涩”,有人月入相当可观,但依然选择留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放弃传统的租房模式,把青旅当家,开始成为北漂族一种与众不同的新生活方式。
闲暇时光
晚餐时享受火锅大餐 住客处得像家人一般
一个周末的傍晚,天色还未黑透,位于朝阳区东大桥附近的居民楼中,一家青旅宿舍的住客们已经开始享用专属他们的火锅大餐。
席间,大家的话题也随着锅中热气源源不断地冒出。住客张浩背对着电视机,端着蘸料碟,“吐槽”起自己上一周的工作状态。“上班时间一直有人催着你,问你要文件。”这位审计师时常会觉得自己像个陀螺,转个不停。坐在对面的另一住客王慧顺势加入此番调侃。
住客杨明可以算是几人中的气氛担当,他常常能以三言两语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身为计算机工程师的杨明自带幽默爽朗的性格,这与他的工作所需的一丝不苟形成了有趣的反差萌。王慧则就职于一家知名国际教育协会。由于她常常在深夜与海外客户对接工作,有些日夜颠倒,被这家青旅老板娘Daisy视为“暴脾气”,因为当她睡觉时最好不要去叫她。
由于王慧以最快的速度在北京攒到了可观积蓄,被其他室友戏称为“王总”。据Daisy介绍,同住一个屋檐下,来自“四大审计事务所”的张浩月收入也达到了相近水平,可以和王慧比肩。
王慧对面还坐着一位女住客,饭桌上,多数时候她都是笑着听大家聊天,时不时帮大家夹菜。她就是咖啡师谢琳,是Daisy开店后的第一批客人之一。
2018年,谢琳来北京工作时就住在这里。疫情后她回了广东老家,今年3月再次只身北上,回到Daisy的青旅长住。“青旅热闹一点,自己租房空荡荡的,走在一起都是缘分。”谢琳说。
坐在最外侧的男住客叫张伟,是一名环保工程师,去年晋升为部门经理。到9月5日,他已经在这里住满五年了。
火锅依然沸腾着,Daisy此时举起酒杯,“来,大家干一个。”对这群年轻人来说,这样的聚餐虽是家常便饭,但也难能可贵。在他们看来,传统的合租模式仅仅是在房租上的分摊和拼团,大家并不见得真正期待与室友在生活或情感上有任何交集。像这样久居青旅、和上下铺的住客处成家人般的关系,时不时还能组一场热火朝天的饭局,就显得愈加特别。
住宿条件
不用“押一付三” 20元可以吃到家常饭
这是一间三室一厅的房子,今年4月Daisy才把这里租下来。此前,长住客和散客共有20多人,全都集中在附近的老店。眼看着几个长住的年轻人事业日益腾飞,改善居住环境迫在眉睫。又因为几个年轻人谁也不愿就此散开,出去独立租房,于是Daisy决定为他们“升舱”。
在新店,男生住4人间,卧室有两张上下铺。剩下的两个卧室则是女生房,各放着一张上下铺,都是双人间。根据房型不同,每月的房费也有2100元和2500元两档。
Daisy介绍说,住在青年旅社既不需要“押一付三”,也不需要交水电燃气费。月付房费、拎包入住,完全免去了传统租房的烦琐。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区域和一些家电为共用。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共享一些资源,比如零食架子,每个人都会买一些自己喜爱的小零食摆上去,自由取用。Daisy偶尔也给大家“补货”。
每天清晨六点不到,Daisy就会自然醒,然后开始清理垃圾、换洗床单、晾晒衣服、接待客。一两个小时后,大家才陆陆续续起床,错峰洗漱。除了杨明,其他几个人的单位都在青旅附近3公里的范围内。
谢琳每天骑小黄车上班,七八分钟就到单位;王慧的单位最近,走路上班只要5分钟。而杨明,工作单位在海淀,他现在每天的通勤时间都要长达两个小时……
“赶不走他,他已经是我这儿的铁粉。”Daisy说,几年前,杨明在昌平沙河工作时,曾独自租房小半年,但他很难适应一个人的租住环境。后来,工作又换到了石景山附近,他就决定还是再回青旅居住。
“当时正赶上大冬天,每天早上六点多,天不亮,杨明就要出门赶车。”Daisy看着心疼,曾建议他在单位附近租个房,杨明只轻松地回答:“一个人的时候没意思。再说这儿再冷,能有我们东北冷吗?”
据Daisy的观察,杨明住在青旅其实也不太常主动和人交流,但他喜欢周围时刻有人的声音,“最开始,他睡在上铺,每天下班回来后就戴着耳机玩电脑,有人讲话时,他就默默摘下一只耳机‘偷听’。”
Daisy就是这样,她总能细心地关照到每一位住客的起居和情绪。
通常,下午五点半左右,Daisy就开始在微信群聊中收集大家的吃饭信息,晚上七点开饭,菜单由Daisy决定,人均20元。报名吃晚餐的人多一点,菜色就丰富一点。
“时间长了,我就知道哪些人不吃辣,哪些人无辣不欢。谢琳喜欢吃红薯,张伟不吃碳水,杨明独喜欢吃猪耳朵。”Daisy说。
相处愉悦
长住客们和老板娘从陌生变得熟悉、亲密
在朝夕相处中,长住客们和Daisy从陌生变得熟悉、亲密,“他们刚来的时候都带着一些腼腆。”Daisy笑着说,“以前有需求,他们总不好意思跟我提,现在都是直接说:‘阿姨,我衣服脱下来放床上了,你有时间帮我洗一下’;以前吃饭还都客气地互相让让,现在都是‘只顾自己’。”
时针拨回到八年前,Daisy从老家呼和浩特来到北京,陪儿子一起北漂。彼时,她在一家日料店做库房管理,同时兼管着两个员工宿舍。后来,公司解散了,Daisy被委托处理和变卖店内一切办公用品、设备。也就是在那时,Daisy买下了其中一间员工宿舍,决定做青旅生意。
Daisy做青旅是受儿子在美国留学时的启发,“我儿子初到美国读书时未满18岁,住不了学生宿舍,只能在别人家寄宿,我当时就觉得这种模式挺好,应该是有发展前景的。”Daisy说。
这一点,与王慧当初选择青旅时的考量不谋而合。王慧在英国留学时,就是homestay(寄宿家庭)模式,也算是青旅常客。开始北漂那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便宜实惠又位于市中心的青旅。
Daisy依然记得王慧刚来那天的样子:“她当时穿着白色短袖和背带裤,拎着两个大箱子,站在青旅附近的邮局门口,等我接她。她看起来特别白、特别乖。”
第二天吃饭时,Daisy主动上前与王慧闲聊,得知她是陕西咸阳人,来北京是找工作的。
接下来的几天,Daisy注意到其他住客都会早早起床,打扮好去上班,而王慧却总是临近中午才起床。出于好奇和关心,Daisy忍不住问她找工作的进展,“她自己安排得很有条理,今天把在海淀区的几个公司面试完,明天要面试的公司就都集中在望京。”Daisy说,经过20多天的努力,王慧成功进入了她最心仪的那家公司。
在Daisy眼中,王慧可以说是目前青旅住客中的标杆、励志的典范,“她经常早晨精神地将丸子头扎在头顶,下班回来时累得丸子头‘掉’到脖子上。”Daisy感慨,“我真羡慕和佩服这些孩子,可惜我生错年代了,如果能跟上这个年代孩子们的步伐,和他们一起奋斗,该有多好……”
难忘一刻
青旅第一位住客离别时 流着泪给了店主一个拥抱
五年来,长住客们在Daisy的青旅找到了一份家的温暖,也找到了前行的动力。另一方面,Daisy也在这个特殊的社交背景下,发掘了属于她的陪伴和幸福,以及一些超越年龄的体验。
去年,杨明曾拉着她去奥体现场观摩了一场篮球比赛,那是Daisy第一次近距离体验篮球的热情和活力。
比赛现场的喊号声和篮球宝贝的助威劲头都让已经60岁的Daisy无比震撼,后来她干脆放开嗓子,跟着杨明一起摇旗呐喊。比赛结束回家后,Daisy声音已经喑哑,身体也感到疲惫,但年轻人的那股热血精气神却迟迟未散去。
几年下来,Daisy有无数个像这样难忘的和年轻人的生活接轨的瞬间。据Daisy介绍,目前老店中的住客多数是刚来北京找工作的年轻人和一些暑期工,他们在青旅的居住时间一般不会太长。不过,Daisy也始终在留心观察老店的住客,她会把老店里那些优质的、选择长住的客人“输送”到新店。
Daisy说:“和优秀的孩子相处多了,我也能进步。既把钱挣了,还不用太操心。通过他们,我能知道很多原本不太关注的事情。”
青旅,对于多数人而言注定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当住客再次收拾行囊,踏上前方的路途,Daisy难免感到一丝不舍。她会常常宽慰自己:“早晚会有这一天,铁打的客栈,流水的客人。”
采访中,Daisy想起了一位外号叫“福哥”的客人,他是这家青旅的第一个住客,在此整整居住了四年零十天。离别之际,这位大块头的男生将行李箱往门口一丢,回身紧紧地抱住了Daisy,泪如雨下。
最后,他上了火车还给Daisy用微信上传一段又一段内心独白的“小作文”。
Daisy打心底里觉得,这些来北京闯荡的长住客甚至比自己的亲儿子陪伴她更多。
Daisy始终对长住客们心怀感恩。犹记得疫情三年,在散客进京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是这些长住客人让青旅挺了过来。“我们真的是既赢得了机会,也收获了朋友。”Daisy说。
在采访的最后,杨明又“发话”了:“大多数青旅的老板都是给你办完手续、收完钱就走了,谁会天天对你嘘寒问暖。你在那些地方就只是住客,而这里是我们永远的‘家’。”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文/本报记者 王婧懿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