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按键伤人”实不可取。8月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涉网络暴力案件审判情况及典型案例。
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瑞罡介绍,自2018年9月建院至2023年6月,该院审结的以自然人为原告的涉网暴案件共465件,最终审判结果认定构成侵权的案件440件,占比94.6%。
新型网络暴力手段层出不穷
以人肉搜索、合成虚假照片、制作表情包、传播“AI换脸”视频等形式发生的网络暴力正愈演愈烈。法院在审理中发现,为了扩大侵权范围,出现了“抽奖转发”“0.01元链接挂人”等新侵权形式,助推侵权信息迅速广泛传播。
如赵某与李某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中,李某将辱骂赵某的信息设置抽奖,该信息被转发4000余次。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庭长孙铭溪指出,对辱骂他人信息设置转发抽奖加重了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在发布网络言论时,如有“转发抽奖”等明显试图扩大影响范围的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具有明显过错的情形。
网络“大V”应更审慎使用其影响力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案件中,部分网络自媒体、营销号、网络“大V”往往为了吸引关注度和流量,制造猎奇信息、挑起网民情绪或跟风炒作热点事件,引发众多跟帖评论进而引发网暴;部分则利用其较高的关注度和粉丝量,诱导粉丝不理智行为,从而产生网暴。
网络“大V”作为发言者影响力越大,一旦言论失当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将越严重。法院提示,网络“大V”相较于普通民众,应当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应更审慎使用其影响力,注意行为边界,恪守法律底线。
平台对网暴行为干预处置能力有待提升
在平台管理方面,法院发现,部分平台未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信息备案要求,对平台用户身份信息审核不严、管理不严。此外,部分平台对账号信息动态核验制度落实不到位,未定期对账号进行实名认证核验。
“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暴问题治理方面负有相应主体责任,包括对网络账号的管理责任、对网络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责任、对网络安全的保障义务等。”赵瑞罡表示,部分互联网平台对不当言论的干预处置存在滞后性,对不当网络言论的扩散缺乏有效的预警预防和主动处置机制,不利于对网络暴力的有效遏制。
“对此,建议平台积极作出改善提升,严格落实用户实名认证,建立并完善网络暴力识别和判定机制,积极协助被侵权人维权。”赵瑞罡说。(高清扬、实习生 吴静)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