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社会 > 正文

【文化中国行】

“幺妹住在十三寨,隔山隔水又隔崖,树上那个喜鹊是喳喳叫,蝴蝶那双双落花台……”夏日的阳光洒满土家十三寨,土家汉子何福在何家寨门前唱响的后坝山歌,引得不少游客跟着哼唱起来。

一首歌唱完,有游客大声问何福的年龄。“已经52岁啦!”何福笑着解释,“天天唱歌,忘了自己已经年过半百了,总觉得还很年轻呢!”

在重庆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一路向北绵延数公里,分布着由宋代时期居住在湘鄂渝黔交界处的土家族先民聚居地演变而来的何家寨、熊家寨等十三个吊脚楼村落,这就是200多户苗族、土家族和汉族居民聚居的“土家十三寨”。

“以前这里很偏僻,我们当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告别泥路与旱厕。”新建村党总支书记张太福说,土家十三寨被国家民委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后,全村依托民族文化和绿色生态的优势发展旅游。由40多个村民组成的民俗表演队,每年为游客表演几百场土家民俗歌舞。

“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我们坐在家门口唱歌就能挣到钱了哟。”土生土长的何福,说起民族歌舞便眉飞色舞,“每首后坝山歌都有不同的曲调和故事,祖祖辈辈一代代传下来,寨子里男女老少都会唱,现在还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唱完山歌,何福又赶到村里的摆手堂。十几位村民正围坐在四方桌边,桌上摆着锣、唢呐、鼓等乐器。村里的民俗表演队正等着他一起排练。

“老何,你这唢呐吹的时候要更用力一点,才有穿透力。赵孃孃,作为媒婆走出来的时候脸上表情要到位,笑容再放开一点。”第一遍节目排练完后,村里的民俗演出队负责人董道华一一指导。

“在我们十三寨还有摆手舞、土家山歌、立木房子等多种民俗表演。”董道华说,每年暑期,不少专家学者来这里做民俗文化专题调研。而今大家聚在一起排练,就是为了迎接周末西南大学的调研团队。

“对村民们来说,参加民俗表演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小南海镇公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巧云说,新建村现在有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建起了山歌文化广场、群众舞台文化广场和民俗文化长廊。

“村民们希望把更多的非遗项目带到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民族文化的风采。”何福说。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本报通讯员 田丹)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89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醉美草原希拉穆仁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