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社会 > 正文

新华社南京7月19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程福保、陈桂香、刘素珍、高如琴、石秀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幸存者照片墙上,又有五位老人的“面孔”由彩色变为黑白。

7月18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为今年离世的5位幸存者老人送行。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7月18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为今年离世的5位幸存者老人送行。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18日上午,纪念馆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为今年以来先后离世的5位幸存者老人送行。每一位老人离世,就要“熄灭”一个灯箱,这面由百名幸存者肖像照组成的照片墙,灯光日渐稀疏。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33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幸存者照片墙局部。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幸存者照片墙局部。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看着曾祖母陈桂香的“面孔”变暗,蒋秉醇在她的照片下献上一朵白菊。“战争让曾祖母变成一个孤儿。她是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蒋秉醇说,曾祖母生前多次参加证言集会活动,2011年还曾远赴日本参加证言集会,以亲身经历传播历史真相。

战争的浩劫让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南京大屠杀发生时,高如琴的外婆和母亲一左一右拉着她逃命,躲避侵华日军的追杀。亲历浩劫,高如琴看淡生死,她的遗愿是捐赠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如今,高如琴老人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高如琴的儿子向军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高如琴老人相关物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图)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高如琴的儿子向军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高如琴老人相关物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图)

当日,高如琴的儿子向军将南京市红十字会颁发给母亲的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遗体捐献荣誉证书等捐赠给纪念馆。“妈妈生前说,她得到了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关怀,希望死后也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向军说。

去世老人中的程福保曾是一名军人。1937年南京沦陷时,程福保的父亲携家带口出城逃难,惨遭日军杀害,留下孤儿寡母艰难生存。1949年南京解放后,程福保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老人生前说:“家和国永远连在一起,无国哪有家啊。”他的人生经历仿佛在提醒世人:国盛则民强,国弱则民孱。

7月18日,人们向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献花、鞠躬。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7月18日,人们向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献花、鞠躬。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幸存者照片墙前,不少参观者驻足、凝视。“你们看,这些老人亲历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的历史,黑白的照片说明他们已经离开了人世……”来自云南昆明的游客司明明向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介绍着照片墙的含义,眼里噙着泪。

“幸存者老人都经历了很多的苦难,看到日渐暗淡的照片墙,心里很难受。希望还在世的幸存者能健康、幸福地过完余生。”司明明说。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74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武汉大学的樱花如约盛放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