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社会 > 正文

在浙江嘉兴南湖重温“一大路”、到贵州遵义追寻“长征魂”、去湖南橘子洲头瞻仰青年毛泽东雕塑……当前,我国红色旅游市场火热,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有效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将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

近年来,全国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1644家,历史类纪念馆累计推出主题展览1.5万个,红色旅游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产业形式不断创新,产品不断升级。例如,江西省某地依托“红医”文化,打造“红色康养”小镇,实现人均增收2.5万元。又如,重庆市融合3D Mapping技术、全息投影与真人演艺,推出沉浸式史诗剧《红岩红》,创新红色文化表达方式,运用新理念、新内容、新技术赋能红色旅游,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

与此同时,我国在红色旅游发展方向、行业规范、功能作用等层面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示范化水平,广泛开展宣传推广活动,积极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部门于2023年8月份印发的《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到2025年,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教育功能更加凸显,青少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未来应以游客消费需求为核心,进一步把握红色旅游的特点,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精准分析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需求,推出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红色旅游产品。依托数字技术,建立立体式、沉浸式、交互式的红色旅游新场景,使红色文物由“物化”走向“活化”,让游客从“参观者”变成“参与者”,共情共振。聚焦游客的“食、住、行、学、养、购、娱”需求,将红色旅游与教育、农业、康养等产业融合,延伸“红色+”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相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旅游夜间经济。找准市场定位,采取短视频、直播等多元化方式进行推介宣传。

另一方面,加大对红色旅游产业智能化设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把红色文物的智能化保护、红色景区的智慧化运维作为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的重要抓手。加快制定红色旅游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吸引和培育更多既懂历史又通晓旅游管理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加大红色旅游惠民力度,持续发放旅游消费券,推出票价优惠、折扣套餐、消费补贴,让游客愿消费、想消费、能消费。对于学生、老人、亲子等不同游客群体,通过红色主题活动、赛事活动吸引游客。还应落实红色旅游安全责任,保障游客出行安全,市场平稳有序。(李响、孔朝霞)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6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跨越8000年的“寻米”之旅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