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1月7日电 题:灾难无情人有情——西藏定日抗震救灾一线首日见闻
新华社记者翟永冠、白明山、魏冠宇
2025年1月7日9时5分,高原的黎明刚刚到来,6.8级强震突袭珠峰故里——西藏日喀则定日县。
地震发生后,应急救援、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公安干警、部队官兵等上万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奔赴震中。棉被、毛毯、棉大衣、炉子、方便面等17万余件急需物资陆续运往灾区。
新华社记者兵分四路赶赴地震灾区一线,跟随救援人员见证一个又一个生命被救出,帐篷搭起来了、暖和的被褥送来了、热饭菜端上来了。
强震后,珠峰脚下的第一个日夜,灾情就是命令,生命就是使命。
“我们用双手把被埋人员刨出来。”定日县公安局干警顿珠次仁的身上全是灰尘,脸上的汗水冲出一道道沟,双手指甲里塞满了泥土和血丝。
地震发生后,他和战友们在半个小时内赶到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这里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从日出到日落,顿珠次仁所在的救援小队今天救出了17名受困人员。
“报告支队,发现一名被困人员,正在实施营救。”7日12时26分,在长所乡古荣村一座坍塌的房屋废墟下,救援人员发现一名被困人员,定日县消防救援大队与当地民警立即展开救援。救援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将土块铲出,受困人员救出后立即转移至安全区域进行救治。
夜幕降临,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加重了搜救难度,为把握好“黄金72小时”,各级部门和单位持续不断开展灾后救援工作。
定日县措果乡灾后救援现场,消防员手持手电筒仔细搜救,搜救犬在坍塌的废墟中来回闻嗅,帮助搜救人员寻找失踪者。
古荣村的两个安置点已搭建30多顶帐篷,每名群众都领到了两床以上的被子及一条褥子。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群众的帐篷里,炉灶已被点起,帐篷内很温暖。
57岁的米玛和另外一家人住在一个帐篷里,家中老人和孩子睡在一起,米玛晚上领到了水和一些零食,做好了过夜的准备。
安置点负责人古荣村村干部桑杰告诉记者,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气温,但被褥的到来解决了这一问题,明天还将在安置点增设灶台,帮助群众烧酥油茶、吃上糌粑。
记者观察到,7日17时左右,古荣村的帐篷已基本搭建完毕,所有群众都已搬入帐篷。19点30分许,第一批被褥送至古荣村,干部及民警开始分发,现场温度已降至零下2摄氏度,气象预报显示,今晚最低零下16摄氏度。
临近20时,村中路灯恢复照明,解放军某部在安置点设立了医疗救治点,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60多名解放军官兵今天中午12点多来到了长所乡古荣村,直接投入到当地的救援工作,今天晚上他们在这里埋锅造饭,为群众提供热菜热食。
漆黑的夜色下,余震仍然不断袭来。但有党和政府的守护,一切都会好起来。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