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位于北京前门大街的正阳桥遗址考古方舱正式对外开放。正阳桥遗址考古方舱位于正阳门箭楼南侧、前门步行街北端。
步入方舱,一只镇水兽静静盘踞桥下,它头似狮,身似虎,披挂鳞甲,局部有祥云纹,仿佛探视着河道内的水面。相传镇水兽性好水,常被安放在桥边,人们希望它能观察水情、镇消水患。展厅里的镇水兽外侧完好,靠近河道的内侧有残损。工作人员介绍,这只镇水兽身长约3米,背部距地面约2.4米,整体大致呈西北东南向。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正阳桥石桥修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是中轴线上单体最大的桥梁,也是内城九门外桥梁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的桥梁建筑。2021年,为了解正阳桥的位置与形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对正阳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第一期发掘出明代镇水兽一具,这座镇水兽体量大,与正阳桥的规制相呼应。数百年来,它的位置一直没被扰动,为复原正阳桥的空间位置提供了精准坐标。第二期发掘出位于镇水兽下的雁翅泊岸和桥体一座。2023年,正阳桥遗址被列入北京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对文物加以保护,相关部门搭建了专业的考古方舱。
目前,镇水兽、正阳桥部分桥体、中部和南部券洞以及券洞顶部的吸水兽均在方舱内展示。同时,方舱里还陈设有“又见正阳桥——正阳桥镇水兽文物首展”,通过四周墙面上的历史照片、文字等,让游客了解正阳桥遗址和镇水兽的历史故事。
以考古方舱开放为契机,“前门plus”2025新春嘉年华系列活动也在前门大街开幕,将一直持续至3月31日。前门街道以“华夏神兽·献瑞前门”为主题,开展“前门镇水兽与铛铛车”中轴线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推出镇水兽及中轴线精品文创、铛铛茶饮、中轴线主题AI摄影新体验等,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文旅资源。
“现场展出的文创产品以镇水兽形象为灵感,有贴纸、抱枕、帆布包等产品,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正阳桥遗址考古方舱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 董城 通讯员 刘柳江)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