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岁的黄光福是云南大学农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同时也是云南大学在云南省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成立的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负责人。多年来,他带领学生扎根田间,进行技术攻关。团队利用长雄野生稻特有的地下茎无性繁殖能力,成功培育出“云大25”“云大107”等新品种,突破性地实现水稻“一次栽种、连续收割”,让“割韭菜般收稻子”的农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传统水稻种植需要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春耕时购种、育秧、犁田、插秧,秋收过后次年又要循环往复。而对于多年生稻来说,种植户从第二年起即可“轻装上阵”——无需重复的种子、秧苗和翻耕的投入,直接进入田间管理阶段,实现连续收割。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同时,农民可以腾出大量时间发展副业。
黄光福说,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为青年投身农业搭建了广阔舞台,他带领的团队充分利用“科技小院”这一创新模式,将科研与地方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技术推广和产业合作,有效促进了当地多年生稻的规模化种植。
从最开始的“下水田时水鞋落在泥里”到如今的“在田里健步如飞”,黄光福的学生们已成为既能操作现代化农机,又能传授农技的多面手,充盈着稻香的青春在田野上飞扬。新华社发(彭奕凯摄)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