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社会 > 正文

无人机低空盘旋,育秧流水线高速运转,大数据、物联网及时传回农情信息,水肥一体化、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大显身手……春天的田野里,各类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正在重塑农耕“基因”,春耕生产有序推进。截至4月17日,全国春播粮食进度近两成,略快于上年。

科技唱主角,离不开政策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强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接合作,从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到填补丘陵山区适用农机等领域空白,再到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发、推广、应用全链条发力,“金扁担”含金量越来越高。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纳入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是写在大地上的产业,技术要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才能迸发生产力。从春耕一线看,各地针对关键要素和环节,强化科技支撑力度,促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协同配套,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也应看到,百亩方、千亩片高产典型已不算稀奇,与试验田产量相比,我国主要粮油作物的大田亩产还存在明显差距。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强调“大面积”,意味着要将试验田产量转化为大田实际产量。这有赖于进一步织密农技推广服务网,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把科技触角通达田间地头,加快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的格局。

融融春光里,沃野田畴活力奔涌。科技汇聚新动能,持续勾勒绘就新的春耕图景……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2日 08 版)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5970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呼和浩特:快乐运动逐梦想 阳光少年展风采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