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时政 > 正文

习近平陪母亲齐心散步 摄影/本刊

  ◆ 大孝忠于国。从孝顺父母,到关爱老干部,到对贫困老人嘘寒问暖,习近平总书记推己及人,敬老尊贤,努力让天下老年人安度晚年

  ◆ 这是他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主题就是尊老

  ◆ 习仲勋非常理解儿子,他回复说:“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 动工前夜,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特意让秘书通知基层干部,第二天风大、天冷,务必挨个打电话通知老同志,多带衣服、注意保暖

  ◆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只要不出城关就骑自行车,而把正定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

  ◆ 会见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

  ◆ 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预计2025年这一人数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而“十四五”时期,被视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

  ◆ 虽然我国老年人口基数比较大,但是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孝亲敬老、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有“智慧养老”等新技术的应用支撑,这让我们更有底气迎接扑面而来的银发浪潮

九九重阳。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孝亲敬老,是善德之先。

  “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讲述他心中的“孝”与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敬老尊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身体力行。让所有老年人幸福美满地安度晚年,是他心中一份沉甸甸的牵挂,也是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率先垂范下,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孝亲爱老蔚然成风。在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关键时刻,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大大增强,老龄工作实招硬招不断落地,中国迎接“银发浪潮”的步伐积极而稳健。

  小孝孝于家 大孝忠于国

  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架上摆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推着轮椅上的父亲习仲勋,和家人走在一起;另一张是他牵着母亲齐心的手,陪她散步。尽管公务繁忙,每当有时间和母亲一起吃饭,饭后习近平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2001年10月15日,家人为习仲勋88岁贺寿,唯独缺席的是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写给父亲的拜寿信里,习近平深情写道:“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习仲勋非常理解儿子,回复说:“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小孝孝于家,大孝忠于国。从孝顺父母,到关爱老干部,到对贫困老人嘘寒问暖,习近平总书记推己及人,敬老尊贤,努力让天下老年人安度晚年。

  1984年12月7日,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主题就是尊老。

  这篇题为《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的文章强调“学习老干部的坚强党性”“继承老干部的优秀品德”“大力发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热情照顾好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文中提出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很有现实意义。

  在论述“尊老”传统美德时,文章引经据典,包括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郑板桥的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等。

  篇幅不长,却真实反映了习近平尊老敬老的深情厚意。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福州长乐机场动建,一些部队老同志应邀参加动工仪式。动工前夜,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特意让秘书通知基层干部,第二天风大、天冷,务必挨个打电话通知老同志,多带衣服、注意保暖。

  担任总书记后,同样时常看得到他尊老敬老的身影。

  湘西十八洞村苗族大妈石拔三,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到她家时揭开米仓盖子察看,并关心询问:“吃得饱吗?”“有果树吗?”“养猪了吗?”

  在河北省阜平县困难老人唐荣斌家里,习近平总书记盘腿坐在炕上,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

  在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他家中挨个房间察看,并坐下来同一家人拉家常,关切询问家里有几亩地、搞柳编能挣多少钱、还有什么困难。

  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生活困难、受疾病困扰的老人们。他曾用“两高、一低、一差、三重”概括深度贫困的特征,其中“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的衣食冷暖,纳入了脱贫攻坚体系化保障范围。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中国战“疫”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生命,无论病患年龄再大、病情再重,决不放弃。疫情发生后,仅湖北省就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多位重症老年患者是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一位70岁老人身患新冠肺炎,经10多名医护人员精心救护几十天,终于康复,治疗费用近150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从孝敬父母、重视亲情,到发表署名文章提倡“尊老”,再到高度重视困难老人、病痛老人的健康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尊老爱老情怀,发乎于心,践之于行,一以贯之,历久弥新。

6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考察。这是7日下午,习近平在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舞蹈室,观看退休人员歌曲排练 谢环驰摄/本刊

  爱护“党的宝贵财富”

  “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在2011年9月召开的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曾这样阐述老干部的重要性。

  习近平对老干部的尊重,可以从一辆吉普车的往事说起。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只要不出城关就骑自行车,而把正定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

  对老干部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多做务实之事,习近平始终将老干部视为党的宝贵财富。

  在正定工作期间,老干部没有活动场所,他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改成老干部娱乐室。

  ……

  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对老同志的尊重和关爱始终不变。

  2017年11月17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准备合影时,他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站在代表们中间,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相机快门按下,记录下了这一感人瞬间。会见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

  言辞殷殷,关切深深。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干部的尊重关心,也体现在他对老干部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

  2014年11月26日,在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泛宣传老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6年12月23日,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广大老干部对党怀有深厚感情,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体现了老干部忧党爱国为民的情怀。

  ……

  从礼让一辆吉普车,到建立老干部娱乐室,再到专门为老道德模范安排座位,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同志的深厚感情,从来至真至诚。他的尊老敬老情怀,带动了全党上下在新时代持续发扬优良传统,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切实解决好老同志的实际困难,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

  精准把握人口老龄化重要窗口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中国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21世纪的中国基本国情。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预计2025年这一人数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被视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5年前的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专项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性:“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老有所养,是许多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国之大事”。

  2021年8月24日,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信息化平台、适老化改造等项目,详细询问服务范围、救助方式等事项。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

  在赴各地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走进乡村、社区、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站,与老人们亲切交流,叮嘱要给予他们更多关心。

  在北京,他察看四季青敬老院的房间、餐厅、健身房、医务室,看老人作画、从事手工制作、排练合唱;在福州,他祝一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老人们健康长寿,叮嘱工作人员“好好干”;在上海,他考察一家托老所时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在西宁,他考察社区时,了解社区向老年人提供餐饮、健康服务等做法。

  身体怎么样?医疗保健怎么样?饭菜可不可口?住在这里交多少钱?对敬老院的服务和生活满不满意?……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每个问题,看似细小,却都是关系着老龄事业发展的大事。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老年人深切关爱,也对他们发挥自身价值寄予热切期望。

  2019年10月,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的30位老人,收到一封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得知你们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生活充实快乐,我很高兴。”他希望老人们“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多向澳门青年讲一讲回归前后的故事,鼓励他们把爱国爱澳精神传承好,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把澳门建设得更加美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他把“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当作课题之一,明确提出“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在充分把握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准确定位老年群体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大力气规划部署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

  “我们的政策措施、工作基础、体制机制等还存在明显不足,同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差距较大。”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

  一年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龄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在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明确了具体路径。

2019年9月13日,浙江南浔久安老年城餐厅, 84岁的沈学安老人(前右二)和前来看望她的亲人欢聚 谭进摄/本刊

  亲自部署中国式养老方案

  百善孝为先。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传统美德,标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如何对待老去这一问题上,中国人有着自己选择的特色道路。

  出台推进养老服务业纲领性文件,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印发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下,一整套面向未来的“中国式”养老方案已经清晰。迈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正在变为现实。

  ——依托社区居家养老。

  炎炎盛夏,福州鼓楼区军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凉爽宜人。“这里干净舒适,有丰富的午餐和专业的护理人员,每月伙食费700元,午休都有床铺,真是太贴心了。”86岁的刘建国和84岁的老伴,几乎每天一早就来这里报到。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调研。他说,现在是老年社会,养老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不仅扩大了服务面积,还实现了24小时为社区老人服务。2017年成立的托老所,配备5名专兼职助老员,接纳60岁以上空巢、独居、孤寡老人,提供多项服务,每天安排医生免费接诊。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倾向于依托社区、社会、政府及医疗机构来解决养老问题。“住在自家、乐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成为中国人养老方式的首选。

  在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看来,我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具有传统文化优势,中华民族有几千年家庭养老、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集体文化、邻里文化也推崇互相帮助、抱团取暖、互助养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十三五”期间,先后在203个地区投入50亿元,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2019年,自然资源部下发指导意见,要求“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相应国家标准规范,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促进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增量供给。今年9月1日,国家发改委最新下达了7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支持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充实老年人“钱袋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顶层设计,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目前,我国织起了世界最大的养老保障网。截至2021年5月底,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7连涨”,2021年养老金上调幅度为4.5%;在做优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同时,2019年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使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呈现代际公平和成果共享的显著特征;所有省份均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出台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基本建立……

  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业有效衔接。有了“钱袋子”的支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等需求将得到更加稳妥的保障。

  ——医养结合健康老年。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位于西山脚下、永定河畔。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老人们,他要求养老服务机构加强管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都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

  如今,老人们在这里心情舒畅、生活无忧。在原有医务室基础上,敬老院还与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养老院,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建立专家定期义诊、巡诊、坐诊服务机制,并逐步同医院信息系统实现终端对接。

  “头疼脑热医务室就看了,去医院还可以走绿色通道,真是方便多了。”敬老院老年模特队成员张锦说。

  四季青敬老院的发展,正是中国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生动缩影。从“健康中国战略”,到提出医养康养相结合,再到健康老龄化战略,一系列战略部署旨在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在内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切实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银发经济服务老年。

  临近正午,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名为鸿瑞园的虚拟养老院餐厅,食客盈门。这里每天接待200多位老人就餐,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74岁的兰州市民邓惟贤来到了这里,进门、打卡、出票,他熟练地完成操作,粉条、鱼块、土豆丝、油麦菜、番茄炒蛋外加一份白米饭,他只需付8元钱。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详细了解虚拟养老院的运行情况,还为这里的老年人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向他们拜年。

  如今,这里除了为老人供餐,还提供医养融合、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保健按摩等多项服务。一些老年人组成古典艺术班,把这里当成了排练场。

  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下,《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银发经济迎来发展机遇,发展成果将惠及全体老年人群。

  ——营造老年宜居环境。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此次会议提出,要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3个月后的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调研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特别关注了适老化改造等项目。

  如今,适老化改造在全国各地纷纷开启。上海全面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引导和支持全体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2021年计划完成改造建设5000户,实现中心城区街镇全覆盖;江苏将“新增居家适老化改造10万户,实现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00%覆盖”写进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浙江省对预约诊疗服务平台进行适老数字化改造,发布了“关怀版”,最大程度方便老人获得相关公共服务……硬环境的适老化改造和软环境的尊老敬老社会氛围,正在蔚然成风。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之路,至关重要。”吴玉韶说,虽然我国老年人口基数比较大,但是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孝亲敬老、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有“智慧养老”等新技术的应用支撑,这让我们更有底气迎接扑面而来的银发浪潮。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习近平总书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敬老情怀,给全党做出示范,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让孝亲敬老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滋养亿万中国人的心灵,着力使全体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安享稳稳的美好与幸福。(记者 陈燕  刊于《瞭望》2021年第40-41期)

编辑:周逸
0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林下种菌助增收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