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一场盛大的冰雪之约,是抒写奋斗和团结的盛会,是传递勇气和梦想的时刻。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上全力以赴、拼搏出彩,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从挥洒热血和豪情的比赛现场,到事无巨细的赛事保障,内蒙古冰雪力量用挑战和坚持,展现了内蒙古冰雪运动的无限可能和美好未来。
韩梅、范铎耀、赵丹、丁雨欢、褚源蒙,5名来自内蒙古的冰雪健儿在这届冬奥会上为人们熟知。五环旗下,他们冲刺、圆梦,挑战、突破,生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旗手的身份让“00后”小将赵丹最先引来关注。2月11日,赵丹的首秀状态火热,出色的滑行不断向奖牌发起冲击。尽管后两轮出现失误,赵丹沉着冷静及时调整,最终收获第9名,为中国女子钢架雪车取得宝贵突破。年龄小、进步快、心态稳、敢于挑战,年仅19岁的赵丹向全世界展示了最好的自己。
第二次站上冬奥赛场的速度滑冰选手韩梅,化身“全能型战士”,女子1500米、3000米、5000米、女子团体追逐,韩梅是国家队参赛项目最多的队员之一。女子5000米滑出个人最好成绩,带领队友拿下团体追逐第5名……每一次发令枪响,韩梅都会拼尽全力,不顾一切向前冲。
“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里了,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认识、喜欢冬季两项运动。”褚源蒙赛后对记者说。对于冬季两项选手褚源蒙和丁雨欢来说,冬奥赛场是宝贵财富更是新的开始。
本届冬奥会把范铎耀的名字和突破历史紧紧绑在了一起。奋力滑出“雪游龙”的瞬间,范铎耀成为了第一位站上冬奥会赛场的中国雪橇运动员。“能参加冬奥会是一生的荣耀,未来我希望自己能脚踏实地,稳稳突破!”在这个勇者的“游戏”里,范铎耀目标很明确。
激动人心的赛场外,还有不少热爱冰雪运动的内蒙古人,满怀热忱和期许地化身志愿者、技术官员,为北京冬奥会尽心尽力。
“北京2022年冬奥会我能参与其中,贡献一份力量,这样难得的经历值得我铭记一生!”结束冬奥之旅后,来自呼和浩特的冬奥会雪橇项目技术官员胡杨动情地和记者分享着内心的自豪。
去年年底,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陈树友就已经参与到冬奥会中外制冰师的翻译接洽工作中;来自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的志愿者刘硕和苏尔格格,裹着厚厚的棉衣坚守在冬奥场馆外,车辆检查和相关封闭区域的安检是他们各自的工作职责……赛场内外,他们用责任与坚守,诠释着冬奥情。
赴约冬奥,内蒙古冰雪力量绽放精彩。这是冰雪运动在内蒙古蓬勃开展的浓缩,是冰雪运动一步步“出圈”的探索。
弓背抬头、快速摆臂、用力蹬冰,一道道轻盈的身影飞快划过……在呼伦贝尔学院短道速滑专业课上,这样的画面一次次上演。
内蒙古冬季漫长,冰雪资源富集。去年,坐落于此的呼伦贝尔学院获批增设冰雪运动专业,成为我国拥有该专业的10所高校之一,当年9月首批招收40名学生。他们在4年内系统学习短道速滑、冰球、单板滑雪、花样滑冰等课程,成为冰雪运动教学、训练,科研、赛事组织管理和社区体育指导的坚实后备力量。
这样的冰雪实践正在全区各地争相上演。乘着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和承办“十四冬”的“东风”,内蒙古冰雪运动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领域全面发展。自治区体育局全面优化和改革冬季项目发展模式,冬季运动项目队从2016年之前的3支发展到9支,专业队员从不足50人增加到128人,各盟市体校二线运动员接近300名。越来越多的内蒙古冰雪健儿也在竞技场上收获荣耀——2018年平昌冬奥会,内蒙古短道运动员李靳宇获得女子1500米的亚军;在“十四冬”夏季项目及前期项目中,内蒙古已取得11金、9银、11铜的成绩,在参赛代表队总排名中暂列第4;在2021年全国锦标赛及冠军赛中,内蒙古选手先后斩获35金17银19铜……
借助筹办冬奥会的契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经从愿景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了冰雪运动的乐趣。
“去年,大河湾滑雪场共接待9万余人次。进入旺季后,春节、寒假每日接待4000—5000人次,高峰时期的营业额每日能达到20多万。”乌兰察布市大河湾滑雪场负责人刘金辉切身感受到冰雪热潮的来临。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石灰窑村,艾国鹏为8岁女儿艾泊萱自制70平米滑冰场,练习花样滑冰。小泊萱在这个简易冰场上自由滑行的短视频一经上传,便火爆全国。
去年冬天,全区各地利用公共体育场地、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开阔空间浇筑冰场200余个,充分满足了群众冰雪健身需求。呼和浩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还在去年冬季,实现了篮、排、羽毛球和短道速滑、冰球等多项目转换,成为国内西部首家实现夏、冬季运动项目转换的乙级场馆。目前,内蒙古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突破300万人。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感言:“随着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如今,内蒙古冰雪运动发展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冰雪运动的种子正在北疆大地生根萌芽,更多人在冰雪世界中收获健康与欢乐。北京冬奥之后,内蒙古将布局更长远的冰雪版图,向着冰雪强区的目标一步步努力。(记者 柴思源)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