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文化 > 正文

徐.jpg

五口之家合影

  1976年,我们挨肩肩长大兄弟仨都上了学。

  那时候学校不分年级高低,天天都有劳动课。尤其是每到春秋两季,全校师生还要集中一个星期的时间,停下课去附近的国营林场植树。

  有天傍晚,太阳早已落山,天空黢黑,秋风飒飒,二弟还没有回家。我们都有点担心,平时这个点,早就回来了。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进了院子,腋下夹着大拇指粗细、长二尺左右的三棵杨树苗。原来栽完树,他脱下上衣把这几棵剩下的树苗包起,一直等到周围没人时才起身回家。那时我们村子只有柳树、榆树,而杨树只能在国营林场、人民公社的机关大院才能见到,算稀罕树种,称之为新疆杨。与当地树种相比,长得快,长得高,光滑笔直,正如矛盾先生《白杨礼赞》中描述的那样,人见人爱,都想在自家的院子或门前房后栽几棵。

  当时的国营林场只靠一个50多岁的护林员老汉照看,不像现在四面都用网围栏严严密密围起,大点儿的野兔也进出不了。

  老汉姓乔,非常认真严肃。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骑着一匹马不停地在四周转悠,防止外面的牲口进来啃树,也不让任何人拿走林场的一枝一叶,一旦发现,都要被老汉黑着脸破口大骂,或将牲口一鞭子吆回林场的圈里。周围的大人小孩对他都有三分畏惧。那时候缺吃少穿不说,而且沙化严重,烧火做饭用的柴草树枝也很紧张。林场位于几个村子的交界处,人们路过随手捡几根枯枝烂叶也不行,如被老汉发现,同样免不了一顿臭骂。记得老汉有个很文雅的大名,叫善德,而人们背后却叫他“煽蛋”老汉,那时候只觉得老汉的这个绰号有点搞笑,但不知道是褒义还是贬义。

  二弟那天是趁“煽蛋”老汉不在,才冒着“风险”带了树苗。弟兄仨立刻紧张兮兮地将小树苗栽在院子里。

  日升日落,不知不觉间,小树苗发芽生根,抽枝展叶,慢慢地长成了大树,三个硕大的树冠连成一片,把院子和小土屋遮了起来。家里来客都羡慕这三棵挺拔茂盛直指天空的大树。每到这时,母亲总要高兴地说,这是我的三个儿子小时候栽的,引得来人啧啧称赞。过年贴对联,也少不了在最中间的那棵上贴一条。

  树越长越粗,越长越高,风和日暖的日子里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遇到刮风下雨响雷打闪的时候,大树不停地摇摆,伴着风声雨声雷声,让人有点害怕。经常有乌海、杭锦旗来的木料贩子要买这三棵大树,但母亲总是舍不得,不同意。

  1989年,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终于盖起了一排三大间外面包砖看似平房的石头窑洞。我和二弟都面临结婚成家。做门窗打家俱都需要木料。于是,这三棵树和另外几棵老柳树解决了大问题。

  几代人居住过了30多年的老屋拆了,我们搬进了新房。院里的大树砍了,但根部又不停地长出小树,依然那么葱茏、茁壮,给已变成废墟的老屋增添了生机。

  再后来,我们弟兄仨都略有出息,搬回城里居住,父母亲也先后去世。从此,家乡变为故乡,除了逢年过节祭祖上坟,村里本家亲戚婚丧嫁娶答礼,或出门路过,再很少回去,故园就这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曾经的老屋随着风吹雨打,特别是地方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废墟也已不在,只有那三棵树的“后代”生生不息顽强挺立,仿佛守望着这里远去的岁月。曾经的新房又变为老屋。我每次回去,总要漫步四周,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那个晚上栽树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那些和父母弟弟全家五口时的清贫艰苦岁月总要涌上心头。

  岁月无声。

  离开五口之家的那些日子快40年了。我们弟兄三人从父母庇护下的那个小土房起身,从我们一起栽树的那个院子出发,跌跌撞撞地走向社会,经过艰难曲折,越过坎坎坷坷,都或大或小在社会上做着一些事情来养家糊口。我们虽然职业不同,工作有别,但都是沿着普通老百姓的人生轨迹奔波着,奋斗着,用勤劳和智慧过着不同方式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的日子,始终坚守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家风,始终没有嫌贫爱富,鄙视草木愚夫断梗飘蓬的浅薄,任凭社会风起云涌……

  原来的五口之家,按照正常的中国家庭生存规律,已水到渠成地发展为六个家庭。我、妻子,三弟、三弟媳都当过人民教师,妻子从上班直到退休一直从教,现在虽然被学校返聘,但丝毫不敢马虎,唯恐误人子弟。我们的子女辈无一不是大学毕业,两个通过公务员公开考试进入市直机关,三个在当地知名企业供职,六个家庭全部实现了人人有车,家家有房,个个有事业,日子过得体体面面,早已越过了小康标准。我们弟兄三个都已年过半百,回首从农村到矿区再到城里的这些历程,都为欣逢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幸福,从内心深处感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偶尔听到现实中出现的那些为蝇头小利而父子成仇、弟兄反目的事情,听到人们说“父母在是弟兄,父母不在就成了亲戚”的无奈之声,我深感欣慰:虽然父母不在了,但我们依然是兄弟,没有成为亲戚。虽然远离了小院,都住进了高楼,但一母同胞的手足情永远如昨,虽然没有豪门望族达官显贵定时举行的聚会,但彼此没有陌生没有疏远,永远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守望相助。我们共同的出生地、曾经一起生活过的土屋子,我们一起栽树的小院子,我们一起洒下汗水的三孔石窑,永远成为我们举目遥望中的精神家园和血浓于水的情感寄托!(徐怀亮)


编辑:李晴
122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设立 野生虎豹总量达110只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