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直播
记录精美手工制品
了解拉弦乐器制作工艺
惟妙惟肖的面塑
一家人一起品味非遗作品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中华颂·非遗传承文脉”——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内蒙古展览馆举办。
据了解,本场活动以“中华颂·非遗传承文脉”为主题,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包括“启动仪式”、“内蒙古长城四季非遗展”、“内蒙古黄河非遗美术作品展”、内蒙古“非遗购物节”线上展销及“传统手工艺大课堂”线上社会教育活动等内容。
欣赏草原情非遗文创产品
当日,记者在内蒙古长城四季非遗展看到,该展览选取了内蒙古长城沿线167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分为“春·生灵动”“夏·长蓬勃”“秋·收喜悦”“冬·养生息”四个部分,展出近600件实物展品、60幅图片和30个视频,呈现几千年来长城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展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内在特征。另外,内蒙古黄河非遗美术作品展展出近100件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优秀非遗美术作品,涉及剪纸、烙画、皮画、面塑、泥塑、刺绣、挂毯、骨雕、石雕等1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有人类非遗代表作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8个106处,自治区级项目545个908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9人,自治区级传承人950人。先后设立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12个,非遗就业工坊17个,非遗曲艺书场5个,非遗研究基地8个,“非遗在社区”试点10个,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秸秆画引关注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全区非遗资源调查,启动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开展自治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计划,建设自治区非遗共享平台,继续实施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及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创建自治区级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举办黄河非遗大展、长城非遗大展,建设内蒙古非遗馆,加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牛天甲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