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榕 海钦
由内蒙古电影集团出品、尔冬升执导、陈宝国和马苏主演、在2022年中秋档上映的故事片《海的尽头是草原》,在选取这一题材时,思想和艺术上能否有所突破,观众是非常期待的。
“陈宝国就是一个贯穿故事线索的工具型人物,戏份很少”,有的观众“剧透”。不会吧,我们想,从电视剧《大宅门》开始,陈宝国塑造的各类角色就备受观众青睐。这样一位艺术大家,怎么会在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故事的艺术片中出演一个“线性”的“工具人物”呢!看了两遍《海的尽头是草原》终于领悟了,当貌似“工具人物”实则不是“工具”的时候,主创人员设定这个人物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作品的“灵魂”即主题思想了。因而,陈宝国塑造的21世纪20年代初到草原寻找双胞胎妹妹杜思珩的老学者杜思瀚,就名副其实地成了该片的“灵魂人物”!果然,通过对角色心理极为准确的把握和自然质朴又寓意隽永的表演,陈宝国不仅没有令观众失望,而且还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令观众一次次走进杜思瀚(哥哥)的心灵深处。
因癌症,杜思瀚的一只眼睛视力下降,眼球罩着一层薄薄的黄色雾矇,使其眼神总是带着几分迷茫、几分莫测,有时还带着几分失神。他手里一直牢牢地握着一架老式相机。他说,要把在草原上见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保留下来。观众不禁会想,老母亲已去世,照片给谁看呢?当得知妹妹已经“遇难”时,他决定把相机和所有胶片都留给草原上接待他的小伙子。
闪回的色彩变化,把情节拉回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自然灾害损毁了房屋,与在“保密单位”工作的爸爸又失去了联系,一家人的生存失去了保障。于是,妈妈不得不把一个孩子送到孤儿院去。当小小的思瀚窥知妈妈只会留下生病的孩子时,便在大暴雨的夜晚钻进了夜幕……他发高烧了,妹妹被母亲送走了。60年来,妈妈一直都陷在思念、自责和寻找而不得的痛苦中。
正因如此,向临终的母亲承诺一定要找到妹妹时,思瀚的眼神满含着对妈妈的抚慰和到草原寻亲的坚定。
愧疚,是一个人做错了事而自责的心态。一般的人都不愿意面对过错导致的结果,尤其是恶果。但杜思瀚还是来找妹妹了,怀着焦虑不安、忐忑和猜测的心情。见到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他的眼神急切中带着渴望,渴望中带着期盼。见到与妹妹一同来到草原的上海同伴,他的眼神闪耀着光泽,犹如希望即将实现。因为,他之所以放弃治疗的最佳机会,坚决要找到的不仅是妹妹,还要找回自己60年来亏欠的亲情。
相比之下,杜思珩的草原哥哥那木汗的所作所为,更加重了亲哥哥的愧疚和自责。那木汗是收养思珩的草原母亲萨日娜的独子,一个因病损伤了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草原人民无私的爱,使这位默默做事、从不用语言表述对妹妹的关爱、疼爱和喜爱的哥哥,成了妹妹的保护神。孰料10年过去,倔强异常的杜思珩还是要回上海。当她与同样来自上海的马正元悄悄逃离草原时却在迷路中陷入了流沙,“不幸遇难”了。
而令杜思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妹妹千方百计回上海的原因,就是要当面问妈妈,为什么留下的是哥哥。顿时,他的愧疚变成了巨大的痛苦。他没有语言,被大特写呈现的眼神,显现出的是黯然失色?恍惚迷离?愧悔之极?巨痛难忍?还是无法用语言难以描述的情感和心理?短短几十秒钟,一个形体动作,巧妙而准确地掩饰了杜思瀚欲言又止、有感难发,含泪不流的内心。只见他缓缓转过身,慢慢抬起手,深情地抚摸着一匹雪白雪白的骏马,那是妹妹坐骑的后代。一奶同胞的情感,就这样被陈宝国准确而深沉地表现出来了。
就在观众意犹未尽的时候,彩色闪回的镜头,又形成了一个悬念:当思珩和正元在流沙中越挣扎陷得越深时,那木汗赶来了……有一句格言非常深刻:“世界上,没有不怕死的人,只有不怕死的时刻”。那么,什么是“不怕死的时刻”?而“不怕死的时刻”又是什么促成的?是那木汗心疼妹妹的至爱感情、崇尚英雄的民族性格、从小就接受的见义勇为的教育,还是中华民族临危不惧的勇敢精神?
就在杜思瀚即将回上海时,乡亲们把他领到了一座蒙古包前,他的眼神立刻充满了迷惑、无助、甚至哀伤,他知道,这里已经没有妹妹了。但当他被告知,蒙古包前年过花甲的女性“那木汗”就是自己的亲妹妹时,他一下“蒙”了,用傻傻的、呆呆的眼神望着身着蒙古袍、脸膛黑红的陌生的妹妹,一时竟反应不过来。是的,没有错,被那木汗救活的妹妹杜思珩改名了,因为她不仅要继承那木汗哥哥的名字,而且要继承那木汗对父母的爱,对家乡的爱,以及舍己救人的英雄主义精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影视剧中,没有语言的表演是最难的。可是,此刻的杜思瀚能说什么、想说什么?必须说什么?最终他什么都没有说!而是用眼神揭示内心活动的——“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妈妈日思夜想的女儿,我对不起的亲妹妹,她还活着,还活着!”
面对妹妹,他的心里依然忐忑:“你恨过我们吗?”一语出口,立刻微皱眉宇,紧闭双唇。渴望回答又害怕回答的纠结,使杜思瀚患病的眼睛再次蒙上了内涵极为复杂的神色,耐人寻味。
人们常说,比大海宽阔的是蓝天,比蓝天宽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对此,影片的结局给予了充分的印证。
100岁的阿妈萨日娜被女儿那木汗搀着走出了蒙古包,见到了杜思瀚。当她得知兄妹俩的母亲已过世,便慢慢接过奶桶,舀起鲜奶,洒向湛蓝的天空。一边洒,一边仰天低语:“老姐姐,谢谢你,给了我这么好的女儿。谢谢你!谢谢你了!” 失去独子的母亲却能以草原最善良最质朴的习俗向遗弃过孩子的母亲祷告。目睹这一切的杜思瀚,眼睛里顿时充满了仰视、感激的泪水。是啊,母爱是相通的,只有母亲,才最懂得母亲!
纵观杜思瀚的眼神和人物塑造,既有敢于面对过去和当下社会问题的勇气;有灾难来临时对人性的挖掘和考量;也有“两难选择”的哲学感受,以及悲剧根源与悖论关系的反省。由此警示人们,如何避免灾难,如何面对突袭的灾难,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得起灾难过后自己的良心!
是啊,无论“海的尽头是草原”,还是草原的尽头是大海,影片中陈宝国意欲洞悉人性、社会、文化的目光,只源自一种心理: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没有“尽头”的是母亲的爱和家人的爱,还有各族人民之间坚强的爱!所以,看不懂陈宝国塑造的杜思瀚,看不透他眼神中“无诚不独,无独不彩”的情感和思想倾向,就是没看懂这部电影,就不会感动。
感动,是一种缘分。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