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推出至今,已走到第八个年头。依托《诗经》以来中国文学的深厚底蕴,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诗词大会》努力把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和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融为一体,深掘悠久厚重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追求,已成长为具有社会影响力、舆论引导力、受众亲和力的文化类节目品牌。
兔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25日,正月初四,《2023中国诗词大会》如约而至、正式开播。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2023中国诗词大会》围绕“欢喜、寻味、燃、寒暑、先生、本来、心动、天下、十年、远方”十个关键词,以“欢喜”为始,以“远方”为盼,回归诗意的共同落点,给人以穿越凛冬的温暖力量,再掀“全家老少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收视浪潮。据统计,该节目前七季收视总计超过30亿人次,在全社会形成了诗词热、国学热、国风热和文物热,成为观众春节假期不可或缺的“精神陪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跨越八年,连续做好一档节目实属不易,更何况是在奔涌的新浪潮中做一档全民喜爱认同、引领文化风尚的好节目呢?《中国诗词大会》历经八载而魅力不减,其荧屏“常青”秘诀在于与时偕行,对诗词的解读始终做到与人民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
面对社会变迁,《中国诗词大会》始终以深切的哲思与关怀,将文艺创新的视线聚焦时代与人民,让诗词的脚步始终站立在坚实的神州大地上,沟通古今,激活文脉,拨动心弦,生动阐释日新月异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跨越凛冬,神州大地正抖擞精神,迎接新的春天。《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一期以“欢喜”为引,妙用古典诗词中所呈现的新成长、新风光、新气象,将前人的审美境界、文化品格与当下生活方式、思想理念相互映照,建立古代风俗与当代风貌的深度融通,汇聚起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向心力,激发起人们以诗为桨、破浪前行的力量与勇气。
品味这档文学与文化、文明共生的节目,无论是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所传递的家国情怀,还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所流露的傲然骨气,都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大欢喜。这些从诗词中提炼的“欢喜”瞬间滋养着普通民众对于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忍不拔的乐观精神,凝聚成人们在惊涛骇浪中同舟共济、在疾风骤雨中守望互助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出平凡岁月中的英雄史诗。
共赴一场八年之约,于观众是热切的盼望期待,于节目是沉甸甸的使命责任。节目紧扣时代主题的主流叙事、紧跟社会发展的鲜活呈现,以诗词呈现具有代表性的时代切面,让不同的主题故事落脚于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与一段段鲜活的经历,与现实社会产生最广泛的链接,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七季诗词大会中,家国大爱、山河远阔、建党百年、英雄戍边、乡村振兴、翱翔宇宙、逐梦冰雪、人间烟火等多个壮丽图景徐徐展开;伟大时代的亲历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生态文明的保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国家安全的保卫者……来自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在国家级舞台上讲述诗词与灵魂的碰撞,铸就了观众心中无数个高光时刻,完成了一场穿越历史长河的心灵相拥,让传统焕发新生。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诗词中既有欣欣向荣的古韵胜景,也有熠熠生辉的青春光芒。自第一季节目起,百人团同场竞技就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制特色。在强化这一特色的同时,节目也在不断创新赛制,丰富内涵。在第八季中,团战赛制全面升级,家庭团升级为亲友团。更有难度值拉满的“位置飞花令”,让紧张激烈的竞赛比拼成为全国诗友切磋技艺的嘉年华。
与此同时,“沉浸式演绎”“ 诗词抢答题”“身临其境”“画中有诗”“民间出题人”等持续丰富增加的赛制形式则以生动趣味的方式充分展现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之美,激发参赛者以新经验、新感受、新视野,洞察诗词在当代生活的“落地生根”。AR、VR等技术的融入,成功还原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的街市、敦煌的飞天和九色鹿等多个经典场景和意象,把传统文化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讲清楚”“活起来”,成功绘就新时期电视艺术的创新气象。令人欣慰的是,在第一期“欢喜”篇中,真人现场复原《福贵岁朝图》,赏花灯、放鞭炮、滑冰车、折梅枝,清代孩童的过年方式前所未有地生动起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与时俱进的永恒命题。《中国诗词大会》经历八载岁月积淀,始终以文艺拥抱时代,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展现华夏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华民族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以“常新”的创作思维谱写“人民就是史诗,奋斗就是诗篇”的时代华章,最终成就让观众回味无穷的荧屏“常青”。
(作者:陆彩荣系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俊淇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导演)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