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颜料会馆内,池州傩戏表演现场。本报记者 贺 勇摄
核心阅读
北京会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北京市东城区推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与会馆原发地携手,打造会馆文化体验群落。一座座百年会馆,变身为综合性文化空间。
历经150多年,位于北京东城区草厂二条胡同的韶州会馆迎来新生。5月22日,经过修缮后的韶州会馆举行开馆揭牌仪式,正式对外开放。一度沦为大杂院的百年会馆,如今成为兼具传统四合院及会馆建筑特色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韶州会馆的“新生”,源于东城区推出的“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去年以来,北京东城区与广东韶关市携手推动会馆开发与利用,共同推进韶州会馆规划设计,丰富会馆文化的发展业态,联袂打造会馆活化利用新模式,将韶州会馆打造成文化交流的“会客厅”。
活化利用,促进旧址修缮更新
会馆承载多样地域文化,是历史留给北京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首都文化开放融合、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重要见证。
东城区拥有37处会馆类不可移动文物,如何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会馆?东城区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加大文物会馆腾退、修缮、利用方面的工作力度,一大批会馆得到精心修缮,部分已作为文化场所或展示空间实现利用。
与此同时,东城区着力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演出剧目,让百年戏台再现光影,让沉睡文物焕发新生。
“会馆与其他历史建筑的区别在于其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和情感价值。每个会馆都是惠及乡梓、打上鲜明地域文化基因的‘文化植被’,凝聚着一代代游子浓重的乡愁。”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张佰明说。
会馆要“活起来”,需要不断注入“源头活水”,这离不开会馆原发地的参与。东城区创新思路,鼓励引导地域文化主体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促进传统文化街区更新。
一馆一策,挖掘会馆人文特色
去年7月,东城区编制出台北京市首个聚焦会馆片区建设的创新政策《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同年9月,东城区以首批10家试点会馆为依托,面向全国各地公开征集创新合作项目,着力连接更多文化资源与要素,统筹好文物保护、特色发展。
经项目征集、实地踏勘、专项指导、专家评审等环节,广东韶州会馆、湖北黄冈会馆、湖北麻城会馆、广东平镇会馆、安徽石埭会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6家会馆成为首批合作项目。
“‘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的出台,就是利用推广乡情文化联系,构建经济互动、文化互动、社会互助的新型合作关系,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文化片区。”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英说。
具体而言,“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包括“会馆文化空间共建伙伴、会馆文化传承伙伴、会馆文化服务伙伴、会馆文化创新伙伴、会馆文化传播伙伴、会馆人才培育伙伴”等六大伙伴计划20项举措。通过强化会馆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连接,推动会馆有形建筑与无形文化相结合,展现会馆文化魅力与人文底蕴。
为此,北京东城区与广东韶关、湖北黄冈、广东梅州、安徽池州、福建龙岩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同打造会馆文化体验群落,为会馆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相信有会馆原发地文化的注入,将推动会馆所承载的商贾文化、饮食文化、梨园文化等交织融合、创新转化,激发出会馆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崭新气象。”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表示。
下一步,东城区将以首批6家签约会馆为试点,坚持“一馆一策”原则,在空间打造、市场运营等环节联动发力,打造市民身边的文化圈、国潮圈、艺术圈。
地方共建,打造文化体验群落
走进韶州会馆,东正房是韶州文化展厅,常设“古虞名郡 风度韶关”主题展览,分8个单元展示韶关市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和发展成果。北厢房是兰花书房,南厢房则是品茗香房。“韶关有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这样布局,凸显了韶州会馆作为展示窗口的独特作用。”现场布展负责人介绍。
韶州会馆始建于清同治七年,历史上曾为韶州府旅京人士在京建立的同乡试馆,成为见证两地往来交流的重要地标。如今,韶州会馆着力打造韶州文化展厅、茶文化空间、兰花书房等主题文化会客厅,向公众展现粤北地区的多元文化。
“我们将致力于让福建汀州会馆成为龙岩革命老区在京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福建省龙岩市副市长陈荣水表示。
“一座会馆记录着一段历史,展示着一方文化。”湖北省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初敏说。作为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汇之地,黄冈市将参与黄冈会馆、麻城会馆两处会馆共建,打造展示黄冈市历史文化的窗口。
未来,伴随着“焕发会馆文化活力的伙伴计划”全面启动,东城区和会馆原发地将继续深入挖掘展示会馆建筑及其蕴含的价值内涵,让老会馆“活起来”“火起来”。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4日 12 版)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