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文化 > 正文

文艺皇帝与创新工匠的联袂

说起瓷器,中国人不会陌生。但在中国制瓷史上,有一件被称为“瓷母”的陶瓷珍品,却未必为公众所熟知。

这一件珍品,也是传世孤品,烧造工艺繁复至极,集高超的制瓷技艺于一身。瓷母的创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清代皇帝乾隆。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将历代瓷器工艺集于一身,是乾隆灵感乍现和唐英技艺挑战所塑造的世界瓷艺巅峰。(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微博)

细数中国历代皇帝,能被称为“文艺皇帝”的,乾隆必居其一。

在阅尽天下珍宝后,乾隆开始思考如何留下自己的杰作。遍识天下名瓷的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全天下能找到的各种釉彩的瓷器,集中烧制在一件器物上,集大成于一身?

由谁来实现乾隆在瓷器上的灵感和创意呢?时任景德镇御窑厂一把手的唐英可谓不二人选。

雍正六年,在出任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之前,47岁的唐英从未有过任何瓷务经历,纯属“赶鸭子上架”。因此,初到御窑厂的他“日唯诺于工匠之意,惴惴焉,惟辱命误公之是惧。”

为了不辱使命,唐英在景德镇整整三年闭门不出,坚持做到不应酬、不唱和、不访客、不出游的“四不”,同工匠、同吃饭、同劳作、同休息的“四同”,学技术、学瓷艺、学窑务、学管理的“四学”,以及会制胎、会彩画、会釉料、会窑火的“四会”。三年后,唐英“……可出其意旨唯诺夫工匠矣……往往得心应手。”

在乾隆求新、求异的督促下,唐英的创意不断涌现,研制出的釉色和器型多达70余种,与乾隆携手将中国的陶瓷工艺推向了高峰。

有仿宋代各大名窑瓷,仿商周青铜器瓷,仿动植物的仿生瓷,形态创新的盒瓶、双联瓶,化静为动的转心瓶、转颈瓶、交泰瓶,营造视觉景深的镂空瓶,多技艺交叉融合的各色瓷等。

其中之集大成者,即是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也是今人所谓的“瓷母”。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瓶外通体以蓝紫两色为主体进行彩绘,左右两边由盖至足色彩相互交错,并使用轧道工艺,其上绘黄、白、绿、红等折枝花。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款。此瓶设计精巧,造型秀美,在轧道色地上绘花卉图案,展现出了铜胎画珐琅之效果。(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粉彩像生瓷果品盘。盘中诸果品不但酷似实物,而且都具有吉祥含义,如螃蟹寓意“一甲”,即科举殿试第一;荔枝树有“经四百余年犹能结实者”之说,象征长寿;核桃、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而枣、花生、瓜子等则寓意“早生贵子”。(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清·郎世宁《弘历观画图》轴(局部),展现出乾隆对古玩字画的热爱。(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器:瓷艺巅峰“巅”在何处?

素有“瓷母”之称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到底有多少种釉彩呢?

仔细数来,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种之多,囊括了从宋代到乾隆时期我国众多名窑的顶尖釉、彩工艺。

仅从釉来看,有仿哥釉的开片、仿钧窑的窑变釉、仿龙泉的粉青釉、仿官窑的青灰釉、仿汝窑的天青釉、仿定窑的酱釉(紫金釉)等宋代釉质,以及“康雍乾”时期创造的霁蓝釉、紫色釉、珊瑚红色釉、松石绿釉等,可以说是集诸窑口、诸时代的特色釉质共聚一器。

而从彩来看,主要有青花、粉彩、珐琅彩、金彩和斗彩等。青花使用从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做颜料,在坯体上绘画花纹,施釉后经高温一次烧成。青花色泽浓艳苍翠莹润,花纹装饰清秀、典雅,是典型明宣德时期的风格。釉上珐琅彩属康熙首创,早期彩料从国外进口,雍正六年起,清宫造办处自炼珐琅彩料,色彩种类不断扩展。乾隆时,珐琅彩极为盛行,造型更加奇巧,纹饰尤为绚丽。

除上述釉、彩工艺外,“瓷母”还使用了多种装饰手法和纹样,可谓工艺繁复。如色地彩瓷、锦地、开光、轧道工艺等。

清乾隆·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开光是指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以线条勾勒出圆形、方形、菱形、扇面形、云头形或花形等多种式样的栏框,框内绘各种图案,起到突出主题纹饰的作用。此法犹如古建筑上开窗见光,故名开光。(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清同治·景德镇窑黄地绿釉婴戏图碗。色地彩瓷是以各种不同的颜色釉为地,再施一种彩为饰,各种色彩互相交错使用,形成“一地一彩”的瓷器,如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绿地黄彩、红地黄彩、紫地绿彩等多种色地彩瓷。属低温彩釉,最早在明代永乐时期出现。(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锦地纹书式糊盒。锦地系采用织锦图案作为辅助纹饰,起地纹作用,称锦地纹。其上再饰花卉,习称锦地花,又称锦上添花,意含吉祥。(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的轧道工艺。轧道工艺就是在器物局部或全身色地上刻划纤细的花纹,然后,再其上填绘各色图案;或在锦地开光内绘山水、花鸟、人物,书写御制诗篇等,故有“锦上添花”之意。(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将如此繁多的纹饰、工艺集于一器的制造难度有多大呢?

从专业角度来说,众多的纹样与不同的施釉、绘彩、控温相叠加,制造难度将呈几何级倍数增加。

制作者需要通盘考虑各种纹样的绘制、施釉顺序、入窑温度、入窑次数等。不仅要控制窑室温度变化,还要控制窑内烧成气氛,整个烧制过程需要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丰富的经验和时刻的认真,一丁点失误,都会前功尽弃。

很难想象,在没有精确的测温工具和工艺流程设计软件的当时,完成如此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该有多难。

神:艺术重器何以载“道”?

除了毫不收敛的“炫技”,“瓷母”还隐藏了哪些文化意蕴呢?

“瓷母”腹部的主题纹饰,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十二个开光。其中六幅为“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三阳开泰”“吉庆有余”的写实图画。另六幅为锦地蟠螭图、灵芝图、如意图、蝙蝠图、“卍”字图、花卉图,分别寓意“辟邪”“长寿”“如意”“福”“万”“富贵”。

这些吉祥图案包含了动物、植物、山川、人造物,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是“天人合一”观念的直观表达。

品赏“瓷母”,能让我们获得哪些启示呢?

一是系统观念。完成“瓷母”如此繁杂且精细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整体的统筹与协调。督陶官唐英将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协同配合、攻关每一道技术难题,终成名作。

二是创新精神。乾隆打破时空局限,将多种制瓷技艺融于一器的思维创新,唐英带着景德镇工匠们在制作流程和工艺上的重大创新,共同成就了这件浑身散发着巧思狠技的艺术孤品。

三是工匠精神。唐英从一个瓷器“小白”在“四不”“四学”“四会”的自我管理下,逐步成长为“陶瓷神人”,其作品被称为“唐窑”“国之瑰宝”。为完成乾隆“瓷母”的创意,唐英组织工匠们艰难攻关,反复试烧,不知经历多少次失败,花费多少心血和劳动,才烧造出这件传世之作。

四是国盛业兴。清代康雍乾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康乾盛世”,景德镇制瓷业也步入黄金时代。御窑厂的瓷器生产在数量、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各种新奇神巧的制品层出不穷。试想如果没这盛世局面,“瓷母”如何能得以问世?

【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简介:吕军,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文博遗产系主任。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60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大美边疆·飞阅内蒙古】苍茫云海间 俯瞰马鞍山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