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呼伦贝尔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3项。当地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准落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注入税动力。
额尔古纳是中国俄罗斯族最大的聚集地,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说着一口地道东北话的华俄后裔,吃列巴、做果酱、荡秋千成为额尔古纳河畔的别样风情。
“列巴”是俄文译音,就是面包的意思,其制作技艺十分复杂,2020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一批热乎乎的列巴出炉啦!传统的俄罗斯族列巴,不到10个小时是吃不到嘴里的。先把玉米面烫熟,用啤酒发酵、晾干,土豆泥打底,再烫上1/3的小麦面,经过8个小时发酵,才能做成型进烤炉。”
额尔古纳市丽丽娅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崔元华娓娓道来。
每到旅游旺季来临,丽丽娅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都忙得连轴转。在传统列巴基础上,公司根据消费者不同口味,开发出豆沙、蓝莓、酥皮奶香等列巴,都很受欢迎。“列巴卖得这么好,也有税务部门的一份功劳。去年,公司享受到各项税费减免20多万元,这让我们优化口味、拓宽市场有了更多的资金保障。现在,列巴不只是我们当地人喜欢的传统食品,更成为额尔古纳的一张名片。我们一定要把列巴的传统手艺传承好、发展好。”崔经理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建起了以列巴为主题的文化博物馆,让消费者体验手工制作的快乐,感受非遗美食背后的匠心与智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好和发展好,产业化发展是必要和重要的路径。国家税务总局呼伦贝尔市税务局与当地文旅、财政等部门加强部门协作,全面掌握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相关信息,持续加强税费优惠政策宣传,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人自主创业。同时,为辖区内非遗行业相关企业建立清册,有针对性开展政策辅导,通过“政策找人”,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帮助非遗企业缓解经营压力,支持非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在呼伦贝尔,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在各民族人民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巴尔虎传统制毡及搓毛绳技艺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一直深受草原人民的喜爱,2015年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新巴尔虎左旗民族产业基地的展示间,一位精气神十足的老奶奶正向参观者展示制毡技艺。只见小小的针在她手上跳跃,一会的工夫,一只小巧的毛毡靴子就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老奶奶名叫道力金,是巴尔虎制毡及搓毛绳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她在2014年创办了巴尔虎传统制毡手工艺协会。
“毡制品几乎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蒙古包围毡子、婴儿摇篮垫子、床毡子、毡靴、毡帽和毡子制作的玩具摆件……”道力金耐心介绍说,随着大家对非遗的关注,购买毡制品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巴尔虎传统制毡手工艺协会已发展了23名会员,培养出200多名学员,制作的毡艺、毡绣产品多达500多种。
道力金告诉记者,协会成立那会,自己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这么多年下来,税务部门一直在支持我们,从优惠政策落实到帮助学员们解决开办店铺遇到的各类涉税问题,省去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也激发了学员们的创业热情。“旗委、旗政府还为我们搭建了民族产业基地的平台,传承和发展非遗技艺的舞台更大了。政策好、支持多,现在,我十分有信心一直坚持下去,让我们的非遗产品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道力金高兴地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大众旅游的时代,文化和旅游加速融合,也为非遗传承拓展更广阔的空间。今年6月,鄂温克族自治旗“相约敖包”非遗小镇正式建成,很快就成为游客到呼伦贝尔旅游的新“打卡”地。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跟着牧人搭建蒙古包,下场到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中体验男儿三项……内蒙古索伦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国栋介绍,非遗小镇集合了呼伦贝尔地区具有代表特色的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感受非遗魅力,也有力带动了景区的其他项目。中央电视台《非遗里的中国》·内蒙古篇来非遗小镇拍摄进一步扩大了景区知名度。现在,景区每天的客流量在2000人以上,营业收入已达到去年同期的9倍之多。
据国家税务总局鄂温克族自治旗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西恩白乙拉介绍,“相约敖包”非遗小镇的非遗商户大部分都处于初创阶段。从商户入驻非遗小镇开始,当地税务部门就选派业务人员及时跟进服务,主动上门对接涉税需求,对非遗商户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进行精准辅导,确保他们懂政策、会操作,便捷享受政策红利。同时,帮助非遗商户规范财务管理和发票使用,消除税费政策的理解盲区和经营中的涉税风险。
“非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接下来,我们将以‘落实优惠政策+优化纳税服务’为双引擎,为非遗商户和相关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用税收力量支持非遗保护,支持非遗产业行稳致远,真正‘活起来’‘火起来’。”西恩白乙拉说。(冠勇)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