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适逢中秋、国庆双节。
9月30日上午8时许,些许寒风夹着寒露,打谷场上的糜黍上挂着清霜,来自北京中国梦登山俱乐部的队员与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的会员们背上行囊,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大家来到明长城脚下的清水河县韭菜庄乡新村集合。前一晚11时许,从北京赶来的中国梦登山俱乐部20多位队员也已到达。这个团队中,有很多7-15岁的小学生,大家将徒步20公里左右的山路,体验红色文化与长城文化。
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高晓梅向大家介绍:1938年,日寇入侵清水河县,疯狂掠夺。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劳动妇女更是深受残酷践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侵略战争中,清水河县群众并肩战斗,浴血奋战,涌现出许多送夫、送子参加革命,舍身保护革命同志,为了革命的胜利顽强战斗的动人事迹。
杜家沟村位于新村旁,在党员刘志的带领下,大家来到已经废弃的窑洞。
这里曾是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石生荣同志当年在此打游击办公的场所。
刘志介绍:“我的姥爷名叫安乐,在我11岁时,经常去我姥爷家和几个表哥、表妹玩耍。茶余饭后,姥爷向我讲述了他在抗战时期的故事。他的家是在新村到井儿沟村中间居住,名为杜家沟,有土窑洞5间。自东向西第三间窑洞的后墙和西墙处有一地洞,可以通向外面。平时洞口用水缸和家具做掩盖,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同志经常从这个地洞逃到安全的地方。石生荣同志长期在此窑洞办公,指挥革命同志作战,有好多次险象环生,革命同志刚从地洞离开,侵略者的枪口就对准这间窑洞。当时我的姥爷主要是负责石生荣同志的财务工作,并确保绝对安全,保障革命同志们的作战、生活所需经费。”
今天地洞周围已经杂草荒芜,但即便是当年,这里也是极为隐蔽的战略防御洞穴。
团队成员有幸进入洞中体验地洞的秘密——从此洞下去时,便沾了一裤子的土,一抬头,脑门便磕在了洞顶部。下面十分黑暗,只能靠细微的光线来辨别洞里的情况。洞深大概三四米,宽也不足两米。从洞中穿越时必须十分小心,不然就会头碰洞壁。这是两个相连的土窑洞。从左边的洞可以穿到右边的洞,两洞相连,既可以增加容纳的面积,同时也可防止坍塌,是一项优秀的防御工程。
井儿沟党支部,是抗战时期晋绥交界地区最早的农村党组织之一,是绥南地区抗日斗争的前沿阵地,是引领当地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以井儿沟党支部、老牛坡党支部的建立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在长城内外对敌斗争有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并由此展开了对敌斗争活动,整顿村政权、减租减息、参军支前、发展党员 , 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根据地的斗争。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 , 形成了“爱国爱家、依靠群众、百折不挠、敢于斗争”的老区精神。
在红色革命纪念地——井儿沟党支部旧址,革命前辈曾在这里开动员会,为抗日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从井儿沟到明长城的徐氏楼,是一段长达6公里的行进路程。一路上,风电场高耸入云的风力发电机直插云霄,挺拔地矗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他们像一个个挺拔的战士,依靠三片巨大叶片的转动,将风电输送到全国电力。它们犹如当年的革命先辈和现在生活在七墩沟村的人们一样,扎根祖国边疆,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党和祖国。
七墩沟村委会为了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把这里的山茶做成了茶品礼盒,用现代经营理念将传统的农产品进行包装经营,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点。在七墩沟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新建的板申沟党建基地迎来中国梦登山俱乐部成员。
考察团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行进,远处近处的田野里都是秋收的农民。秋风中,庄稼伴着花草的芳香,丰收的喜悦化作和美的笑容洋溢在农民的脸上。
刘志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不仅熟悉当地物产,还创办了清水河县金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他饶有兴趣地向团队们介绍,这一带是革命老区,地处冷凉地带,昼夜温差大,成就了荞面、燕麦、糜黍、土豆等农产品的优良品质。
中午时分,团队一行到达徐氏楼。
“它建筑在长城的城墙上,比墙高20多米,故称跨墙敌台,当地人称‘徐氏楼’。传说明代有徐家女将,十分勇武,自愿守楼戍边,立下战功。后世人为纪念她的功绩,将七墩楼称为‘徐氏楼’。徐氏楼保存完好,红色条石为楼基,上面以青砖垒筑,足有20米高。敌楼东墙有双扇石门,至今仍一开一闭。从开着的石门进入,沿石梯而上,至15级,便达楼顶。楼顶四面墙上,各有箭窗三个。”高晓梅指着高大的墙体说。
当天下午,高晓梅会长进行了生动有趣的长城科普讲座。
她从“走进清水河长城”娓娓道来,从长城的称谓到长城的分布,又讲到了历史上这里的人民所作出的贡献。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位英勇的革命妇女吴三巧,当她面对日本鬼子的侵袭时,准备拉响手榴弹保卫自己的家园,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日本鬼子听到了一声枪声,他们以为游击队来了,慌忙而逃,吴三巧得救了。吴三巧的壮举,就记录在高晓梅出版的《长城烽火》一书中,当天,她将此书赠送给中国梦登山俱乐部的李仕敏队长。
在随后举行的挖土豆环节,负责人将队伍分成5组,每一组大概有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男士负责拿铁锹挖土豆,而女士和小孩负责捡土豆,这场活动彻底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在最后的总结汇报中,孩子们那可爱的笑脸以及家长们那欣慰的表情,证明这次活动是十分成功的。(王东麟)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