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钟
《包头日报》创刊于民国20年(1931)。虽创刊于乱世,但其进步性被广泛认可。绥远“九•一九”起义后,共产党对报社和报纸全盘接收,经扶持引导和整改,于1952年7月1日改为中共包头市委机关报,延续至今。今人对其创办背景、创办人员、创刊号等多有研究。但民国21年、23年先后出版的《包头日报周年纪念增刊》(以下称纪念增刊)和《包头日报三周年暨新屋落成纪念特刊》(以下称纪念特刊)至今未见有人提及。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当时诸多政要、报业名人、地方官员为其题词之事,今人亦少有知晓,而题词内容就更无从谈起了。
笔者热衷于对内蒙古出版史的了解,因此多年来一直留意民国时期内蒙古出版的书报刊实物遗存。不久前偶见上述两刊,大为欣喜,尤其见到林森及其他40多幅题词墨迹,大为感慨。
《纪念增刊》出刊于民国20年(1931)12月16日。全刊42页,封面与目录占1页、照片2页、题词21页、文字18页。封面设计别具一格,刊名压有美术图案,美观庄重。开篇即影印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亲笔题词“九边遒铎”。题词字迹刚劲端正,内容略显深奥。“九边”原指明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绥包一带在此域内,呼和浩特市大召寺即有史上遗存“九边第一泉”匾额。“九边”用在此处,应是边陲或边疆地区之意。“遒铎”二字,今不常见。经查,遒,乃遒劲之意。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或有战事时用的大铃。《辞海》词条:古代一种乐器,形如铙,钲而有舌,是大铃的一种。由此可知林森题写这四个字的大意应该是:边疆地区强劲而正义之声。这是对《包头日报》出刊一周年的肯定之词,也是对未来的期望之词。
林森是著名的老一辈民主革命家,1931年蒋介石下野后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在任12年,1943年因车祸受伤后离世。当时《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称“林主席逝世这是抗战中全国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国父逝世后我国最大的损失”。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了唁电,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给国民政府。电文:“国民政府林主席治丧委员会公鉴: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兹闻溘逝,痛悼同深!谨此致唁”。8月15日,延安各界在边区大会堂举行公祭。
作为国民政府主席,可谓九鼎之尊,能为仅出版一周年的《包头日报》题词,可见这份报纸的分量,可见包头这个地方的重要,可见报纸出版传播的成功。墨迹存今,弥足珍贵!除林森题词外,另有阎锡山(题“宏化丰州”)、傅作义(题“西北曙光”)、王靖国(题“开发西北之先导”)、张学良(题“河朔曙光”)、史量才(题“以文化开发西北,以舆论唤起国民”)、何应钦(题“振聩启聋”)等15位在当时极有影响的人物为其题词。
报社同仁未辜负林主席和社会各界之厚望,创刊三年后,成绩斐然,且有新屋落成。民国23年(1934)12月16日又出版了《纪念特刊》。
《纪念特刊》较《纪念增刊》厚重。增加了数幅照片,刊登社长及编辑记者等撰写的数篇文章。题词亦较前增多。除张学良、阎锡山、史量才、傅作义、王靖国等再次题词外,又有孙科、于右任、汪兆铭(汪精卫)等20多位政要、名流为报纸题词。孙科为孙中山长子,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他题词“文化灌输,遒铎是辅,振*(此字原版不清楚)愚蒙,开发疆土,视听一新,颂歌万户。纪念三周特刊独树西北,曙光於焉,快覩”。时任行政院院长汪兆铭题词“牗沃新民”。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词“三年有成”。司法院院长居正、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河南省主席刘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等题词内容亦多为鼓励或肯定,于此不作赘述。
阅读两刊,除高官、政要、名流题词夺人眼球外,所刊文稿的史料价值极高。社长刘澍(字泽霖)所撰《本报一周纪念辞》,言及办报初衷“……十八年冬,本地有识之士,认定包头为绥西重镇,西北门户,水陆交通,地当蒙汉枢纽,时处危急存亡,发展西北,势在必行,沟通文化,亟应有言论机关……”经理杨毅明在《本报过去与未来》一文中讲述报纸诞生于国家存亡之际。“……及至去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既一旦沦亡,西北岌岌可危,于是加紧筹备,始于去年的今天,《包头日报》才呱呱坠地。”第三任社长李聚五发表《本报第三周年纪念及新屋落成典礼声中我的告白》一文,文中称“大凡实际事业之开展,必先有文化垦殖于前,报纸就是垦殖文化唯一的利器……当全国人士都重视西北的当儿,我们更应将西北的实际情形,如同土地、出产、水利、畜牧、人口、风俗等等,详加调查,随时披露在报端……”经理杨毅明又撰写了《本报史的纪述》一文,文中对报社组织纪述颇详,其意为:本社章程经地方各法团议定之后,于民国二十年十一月间先行成立董事会,董事会议决聘任牛进禄为社长,工作两月余,因被选到绥远省党部工作,遂告辞职,董事会推任刘泽霖继任社长。两年余,因其职务繁多且年高,早有辞意,恰值李聚五由北平中国大学毕业回县,李聚五是本报创办人中最努力者,董事会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改聘李聚五为社长。这些文章把《包头日报》创刊的初衷、办报的宗旨方向、人事制度、三年来报社主要领导人更替都介绍得清清楚楚。虽是周年纪念刊,但无论社长、编辑、记者所撰文章,皆无评功摆好之作,都是检讨不足,寻求改进之辞。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内蒙古新闻史、出版史难得的原始资料,对于今天办报亦有可鉴之处。
报社领导及同仁皆具远见卓识,存史意识极强,所见《纪念特刊》目录首页有国立北平图书馆印迹“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包头日报社赠”。
阅两册旧刊,可窥史上烟云涌动,倾听北疆遒铎遗音,借鉴前人成败得失。故人墨存一纸,同书一册,而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激扬清浊。
作者简介
王钟:退休职员,文史爱好者,内蒙古自治区文史馆馆员。曾出版知青题材长篇小说《净界》《月偏时》等文学作品。另有《民国内蒙古期刊封图志略》《内蒙古书报刊图史》等地方史志类专著行世。在区内外报刊刊发文史类文章多篇。
(来源:黄河赛纳)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